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计量经济的方法以GDP增长率对证券市场规模、流动性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逐步回归,给出了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计量关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力工业效率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对效率评价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使用DEA方法的电力工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CR和BCC模型对天津、吉林等8个电力公司实施测评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效率评价结果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相容决策系统中获取规则的粗糙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获取规则是数据挖掘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粗糙集方法在这个领域获得快速发展。面对大型数据库中存在不相容数据的客观现实,根据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不确定等价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可能性规则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数据库中的统计信息,并给出了例子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轴加载实验装置和热红外成像仪器对岩石剪切滑移过程中的红外辐射进行了成像实验。研究表明,摩擦速率、正应力、摩擦面粗糙度、岩石强度与矿物颗粒硬度是影响岩石粘滑过程红外辐射的重要因素:(1)摩擦以等速率进行时,岩石摩擦裂隙表面平均红外辐射温度的时间曲线为直线型,局部最高温度的时间曲线为3次曲线型,而岩石表面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所受机械功线性相关。当所受机械功相等时,摩擦速率越高,温升幅度越小;(2)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应力线性相关;(3)摩擦面粗糙度对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影响不大,但对局部最高辐射温度影响较大;(4)岩石强度或其矿物颗粒硬度越高,红外辐射温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由“点”标度扩展到区间标度,得到区间标度层次分析法.基于区间判断矩阵的权向量的可行域,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讨论了区间向量的标准化问题,建立了求解区间判断矩阵的区间权向量的线性规划模型.通过两个线性规划模型,自下而上计算各方案相对于各指标的组合区间权重,并给出了区间层次总排序的算法.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红外遥感实验的热像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满足地震遥感基础实验研究中的红外热像处理要求,研究了实验红外热像数据的提取、增强显示和温度场分析等关键问题,通过引入最佳灰度域和动态值域概念,解决了实验热像分析处理所要求的最佳伪彩色显示与动态局部增强显示等关键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一套红外热像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模拟地震孕育的若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及岩石双剪摩擦滑移过程的红外热像处理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往大竹山水库的蜿蜓山道上,奔驰着一辆奶黄色的面包车。车子跑得很快,车屁股后面始终拖着一条又粗又黄的滚滚烟尘。虽说时值暮春,由于山区节气偏迟,那满山满岗的杜鹃花,犹如一道道红彤彤的溪流,在孕果育实的柑桔林间;在破土不久的毛笋间奔腾着,跳跃着……地区水电局除了出差和值班的,全机关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坐在这辆车上。文明单位验收团团长、局办公室主任齐大千,从驾驶员傍座转过身来,拿起微型扬声器象是布置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机存储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及结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需求量为连续随机变量的椭机存储模型计算机模拟及其结果统计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随机存储模型通过计算机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统计结果证实了计算机模拟的合理性,。从而说明模拟是解决椭机存储问题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构造地震孕震机制之一即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发震为模拟对象,利用双轴加载实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雁列和同线非连通这两种非连续组合断层在双轴加载破裂失稳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双轴加载过程中岩石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对应岩石应力变化,具有阶段性规律,包括初始、弹性、应力闭锁、解锁和屈服破裂5个阶段。自弹性阶段开始至解锁阶段,岩石表面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的动态曲线表现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演变特征:而断层雁列区和非连通区在解锁阶段其热像出现高温异常条带,非连通区的高温异常条带还具有“增强-减弱(平静)-再增强”的演变特征。其地震前兆的时空意义为:(1)构造地震活动区卫星遥感AIRT的上升趋势可作为地震中期预警指标;(2)热像局部正异常条带预示未来震源位置;(3)AIRT下降与热像局部热异常条带的减弱(平静)一起,可作为构造地震的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10.
多暗色矿物类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对首都圈地区的多暗色矿物类岩石(花岗闪长岩、辉长岩及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加载至破裂过程的热红外遥感监测实验,发现:(1)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应力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 在加载至应力峰值过程中,岩石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所受机械功呈三次曲线关系;(3) 应力峰后-破裂过程中,岩石沿剪切破裂带辐射温度升高,而在应力松弛或张性区,辐射温度有所降低;(4) 损伤岩石在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温度变化与完整岩石相比总体规律相似,但波动性较大。基于实验分析,建立了岩石应力与红外辐射温度以及机械能与红外辐射温度的定量关系;并对地震遥感及其热红外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