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减排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低碳循环化改造势在必行。陕西目前有1800多家工业园区,大部分还处于绿色园区建设和循环化改造阶段。通过推动陕西工业园区低碳循环化改造方案落地,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支撑园区产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基于此,本文对陕西传统产业园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低碳循环化改造方案,为陕西省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低碳循环化改造提供思考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目标下,电动汽车凭借于其低碳、低污染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电动汽车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也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合理的调度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参与电网调峰,不仅可以降低其对电网产生影响,还可以产生可观的效益。首先对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潜力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然后从电动汽车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方式、市场交易策略、可调节容量、充放电控制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重点梳理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大规模电动汽车参与调峰仍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微网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阶梯碳交易的多微网电能合作运行优化策略。首先,建立多能源形式协调的微电网模型,在建立的模型中加入碳捕集和电制氢装置组成的低碳装置,并且加入阶梯碳交易模型对多微网碳排放进行约束,然后建立多微网电能合作模型;策略分为日前和日内调度阶段,在日前调度阶段,多微网采用改进交替方向乘子法,实现运营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在日内调度阶段,采用滚动优化策略,优化设备调整和采购能源调整的运行成本和惩罚成本。最后,仿真验证所提出策略,结果表明:策略在降低成本和碳排放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分析阶梯碳交易参数对多微网低碳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桥臂直通问题,器件的驱动时序中需要插入必要的死区时间。然而,死区会带来逆变器基波电压损失与畸变等问题。尤其当采用SiC MOSFET作为开关器件时,较高的开关频率使得波形畸变更严重,这使得传统应用于Si IGBT逆变器的死区补偿策略已经无法适用。为此,在传统死区消除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段调制死区补偿策略。该策略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得到过零点处的电流纹波值,并以此划分电流过零区域和非过零区域。当输出电流处于非过零区域时,每相桥臂仅对有效器件进行开关动作,互补器件处于关断状态,以提高基波电压幅值;当处于过零区域时,针对死区时间、寄生电容等因素产生的误差,计算出等效脉冲补偿时间用于补偿误差电压,减少波形畸变。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补偿策略相较于传统的死区消除策略可减少低次谐波含量,改善输出波形质量,输出电压的THD可减少1.63%。  相似文献   
5.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能源变革已经成为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需求侧可调节负荷技术已成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入网导致电力系统崩溃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系统分析了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特点、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工业、居民和商业综合体内的应用场景,并对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了若干思考,为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澳大利亚虚拟电厂蓬勃发展,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虚拟电厂发展经验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从政策出台、机制设计、技术发展、试点示范等方面总结了澳大利亚虚拟电厂的发展经验。然后,具体分析了澳大利亚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行情况,并介绍了澳大利亚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建设背景、系统架构及运营收益。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从机制设计、技术创新、试点示范等方面对中国建设虚拟电厂提供发展建议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解决以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随机性导致其所发的电能不能直接稳定地并入电网而使用的关键技术,也是推动实现“双碳减排”目标、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从电化学储能的技术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了典型的电化学储能电池种类及其储能材料的应用,以及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