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9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6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X型高效旋风分离器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特性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几处影响细粉分离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气口倾斜、排气管切口及排尘口加防返混锥等结构改进措施.在φ300mm实验室模型试验台上,通过大量对比试验,开发出了一种比现有PV型性能更优良的新一代高效旋风分离器-PX型旋风分离器.实验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PX型比PV型效率提高0.2~1.1个百分点,压力降降低10%~15%.  相似文献   
2.
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Ф300mm、标准PV型旋风分离器为基准模型进行冷态对比实验,研究了排气管与筒体轴线偏心布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管偏置是进一步提高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适当的偏心矩和偏置方位下,不仅能降低压降,还可以显著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3.
负压差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流态特性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于出口插入密相床的立管,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下行的颗粒速度大于气体速度和颗粒的逆压差流动,颗粒下行是一个减速运动过程. 管内的气固两相流的流态有两种形式,当GsGsc时,流态是浓相输送流态,气流下行. 两种流态可以互相转变,主要取决于颗粒质量流率的大小. 负压差立管的流态变化与气固两相之间滑落速度和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滑落速度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而轴向压力则逐渐增大以平衡立管的负压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了二维循环流化床中局部颗粒运动行为及流动结构.通过将PDPA采集的数据进行动态图形化处理,研究了稀、密相的结构以及颗粒聚团的形成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中不仅存在稀、密两相的不均匀流动结构,而且密相和稀相自身内部也存在不均匀性;颗粒聚团的形成和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颗粒间不同速度造成颗粒相互碰撞,密相能够分解形成稀相,稀相能够合并成为密相.在流动过程中稀相、密相及介于稀、密相间的乳相以动态的形式存在和分解,形成复杂的动态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5.
垂直管道中塞状流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简化的硬球模型模拟垂直管道中的塞状流. 固相行为通过跟踪离散颗粒的运动轨迹处理,气相运动由局部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处理,气固两相间的耦合作用服从牛顿第三定律. 每个颗粒的运动过程被分解为颗粒间相互碰撞的过程及流体对其悬浮的过程. 该模型定性地模拟了垂直管道中的塞状流,即在细而长的管道中,颗粒形成沿管道运动的塞状物,且塞状物的运动速度独立于塞状物的长度,但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水平气力输送系统中颗粒波状流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于两相流计算的硬球模型进行简化,模拟了水平气力输送系统中颗粒波的动态流型。模型中,气体状态由两相耦合的Navier—Stokes方程描述,颗粒运动通过单颗粒的运动轨迹描述。并且,颗粒的碰撞运动由冲量守恒原理控制,颗粒的悬浮运动由力平衡方程决定,相间耦合作用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处理。模拟结果从介观层次呈现了水平气力输送系统中与实验特征吻合的颗粒波状流,说明了颗粒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气体速度,它并不敏感地依赖于系统中的存料量及物料密度。  相似文献   
7.
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效率及压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效率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排气管偏置能够提高PV型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同时还可降低压降,是进一步提高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门子S7-200-300-400系统的区别和在我公司的应用及介绍石化不同工艺条件和控制复杂程度选择不同冗余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离心式空气分级机分级机理与流场研究,找出了影响分级粒径和分级精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一套细粉空气分级机的设计方法;并进一步为国内石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厂设计了4套催化剂细粉分级生产装置,成功地将催化剂产品中小于20μm的细粉含量控制在1.5%~3%,使国产的裂化催化剂产品粒度分布达到了国际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亚麻纤维是一种潜在的气化原料,本文对亚麻纤维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10 mg粒径为0.60~0.85 mm的亚麻纤维颗粒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分别以10、20、30、50 K·min-1的升温速率线性升温到550℃。使用“model free”方法和Coats-Redfern模型拟合方法分析亚麻纤维的热解过程,并估算出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本文中“model free”方法包括Friedman、Flynn-wall-Ozawa、Vyazovkin and Wight三种等转化率方法及Kissinger法。三种等转化率方法均得到活化能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而升高的规律。四种“model free”方法显示亚麻纤维的活化能主要在155~175 kJ·mol-1之间,使用模型拟合方法所获得亚麻纤维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值在175 kJ·mol-1左右,使用模型拟合方法和“model free”方法所得的活化能值接近。这些活化能值可以为亚麻纤维高效的热化学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