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8篇
轻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箭喷管堵盖对火箭点火升压以及防潮有极其重要作用,为采集出火箭点火堵盖打开时的瞬间压强及其由大气压到峰值压强时的瞬时时间间隔,在试验系统中应用虚拟仪器软件Lab VIEW,搭建试验系统开发平台,将波形图、触发按钮、历史报表生成、关键时间显示等图形化控件显示在用户界面中,通过DAQ-c9184中所插的四块数据采集模块分别完成压力信号的采集、靶线电压信号的采集、控制开关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任务。开发过程表明:本试验系统具有高的模块化、自动化、标准化,能够高速的、高精度的将所需试验数据采集,为以后试验人员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通过运用TMS320LF2407A芯片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全数字三闭环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电路和部分软件的设计方案。同时,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对PID参数的在线自动整定。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机床的软件、硬件,计算了该数控机床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建立了并联结构机床的反解和正解,计算了机床的雅可比矩阵,并给出了奇异点的条件,为机床的下一步分析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食品的质量安全是人类健康、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必须考虑食品加工的所有阶段,从种植和收获到储藏、运输、消费。将机器学习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本文系统总结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并详细阐述机器学习在食品领域,诸如图像识别、分级、质量检测和食品产业链中的应用。为机器学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拓展食品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FX2N-32MR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它的特殊模块完成硫化温度的采集、显示、分析和处理来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恒温硫化温度的自动调节,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航领域在新常态下的快速恢复,国内空域流量逐渐增加,空中交通智能预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空中交通预测有助于空管部门全面掌握空中交通态势,因此文章将一种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模型特点的Conv-LSTM融合模型应用于空中交通预测领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捕捉空中交通数据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为智能化空管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热物理加工新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压技术、辐照技术、脉冲电场技术、超声波技术等非热物理加工新技术的定义及特点,并综述了这些新技术对食品成分的影响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浇注需要先后浇注两种不同的药浆,更换药浆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浇注效率低,而且人员在作业时易产生摩擦等状况,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针对某企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浇注问题,设计了一台双燃速燃料远程自动辅助浇注系统,关键机械结构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机械系统可靠性。其控制系统采用LabVIEW与PLC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实现两种药浆浇注工位的自动转换,并且应用监控模块远程实时监控浇注状态,便于及时发现故障保障人员安全,并且该系统以用于浇注生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MPU6050模块对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进行测量,其测量数据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UART总线,利用LabVIEW中的VISA节点实现对UART总线的数据读取,并进一步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反应迅速、准确性高的四旋翼飞行器的主控芯片与姿态测量芯片之间的数据通信,为四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姿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叶片进口边位置对双吸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国内生产的双吸泵,利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依据一元理论对叶轮的水力设计进行检查。在不改变原叶轮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将叶片进口边三次后移构造出三种叶型A1、A2、A3。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任意工况下叶轮A2的效率比A1、A3的效率都高,且在最优工况下叶轮A2的最高效率比原叶轮的效率高5.8%,高效区也明显变宽。研究表明,在推荐值1~1.3以外时,叶片间有效进出口面积的比值并非越小,泵的性能越好;叶片进口边的位置对泵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适当改变进口边位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叶轮进口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