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铸造车间的托架回送线无法连续自动运行、电机烧毁故障频发等严重制约了外模造型生产节拍。通过对PLC程序的修改来改变系统控制原理,由原设计的光电计数控制方式改进为计时控制方式;将托辊驱动的减速系统由内置式改为外置式,同时增大驱动电机功率;对原分段托辊进行拆分重组等。改进后,托架回送自动运行平稳可靠,故障率大大降低,满足了外模的节拍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旷丹锋  宋仲明 《铸造》2014,(2):175-180
介绍了俄罗斯18-100型摇枕铸钢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及试制过程。采用电炉与LF炉双联熔炼、湿型砂造型、树脂砂制芯等工艺生产。摇枕原工艺分型方案将壁厚较大的心盘置于分型面上,有利于冒口补缩,忽略了铸件上下腹板之间没有由连接筋板形成的补缩通道,上部冒口不能补缩底部腹板,导致了底部腹板产生了严重地缩松和热裂纹。改进后的分型方案是将摇枕拱形面朝上,置于分型面,其上布置4个冒口,而厚壁心盘朝下布置,其上放置2个暗冒口,有效地改善了冒口对整个热节的补缩,消除了缩松及热裂纹,生产的摇枕符合俄罗斯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3.
铁路车辆用车轴经锻造及机械加工后,在其表面常发现纵向裂纹,造成车轴报废。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维氏硬度计等分析手段,对LZ50钢车轴表面裂纹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车轴微裂纹的形成可有两种机理:一是车轴钢坯中的显微缩松在锻造时被轧扁但未完全弥合所致;二是由车轴钢坯中的氧化铝类夹杂物在锻造时形成裂纹源,导致车轴微观组织脆性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显微维氏硬度计等对调质态G12MnMo7-4钢铸件出现异常组织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调质工艺做了优化。结果表明,因G12MnMo7-4钢属于低碳合金钢,调质淬火温度较高,致使局部产生过热异常组织;经改进调质工艺(870 ℃保温3 h急冷淬火+580 ℃保温3 h回火)处理后,组织为较细的回火索氏体,且综合性能良好,满足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5.
变形条件对240铝活塞裙等温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变形条件对240LD11铝活塞裙等温成形变形抗力、金相组织及成形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等温成形工艺参数;简要分析了粘模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