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通过提高机油泵关键零件花键轴的寿命的方式来提高机油泵的使用寿命,研究花键轴的失效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淬火条件下花键淬火温度场,结合淬火试验的结果快速确定其高频感应淬火工艺参数,并设计制造相应的高频感应淬火装置。  相似文献   
2.
为遏制别古庄京11断块油田产量急速下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对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微幅鼻状构造(微鼻)和三角断块高点连线构成的6个微构造凸起带是剩余油分布的最有利构造部位;砂滩和砂坪以较差的储层物性成为注水效率较差的储集相带;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直接决定了注入水推进方向和速度,形成差异性水驱,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最关键的地质因素。在上述3个地质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处于微鼻和三角断块砂滩、砂坪沉积微相是剩余油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油田部署加密井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带重要的含油和开发层系。为遏制油藏含水率上升速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论文综合应用取心、测井、三维地震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储层沉积微相、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以及砂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结构等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精细油藏地质特征研究。通过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对比以及沉积模式的分析,重点开展了塔中16油藏东河砂岩主力开发层段含砾砂岩段精细的层序地层单元的研究,将含砾砂岩段划分为2个准层序组和5个准层序,建立了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格架内部,依据相标志的深入分析,确定塔中16油藏东河砂岩为开阔滨岸环境的前滨亚相,主要发育沿岸砂坝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精细刻画了砂坝微相砂体的垂向叠置和侧向切割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为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下次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摩擦的双级分段变刚度汽车双质量飞轮的设计理论,实现了兼顾低转速、低转矩小扭转角下具有小刚度的柔性和大扭转角时具有高反抗转矩和大刚度的设计要求。分析所提出的摩擦式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所能实现的二级过载保护的结构实现进行剖析;导出摩擦式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的数学力学模型;试验表明,转矩特性的测试结果与所构建模型的仿真分析基本一致;研究扭转刚度对传动系一、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将利用摩擦实现增大转矩和过载保护的理念引入双质量飞轮的设计,为高性能双质量飞轮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设计思路,揭示出引入摩擦的双级分段变刚度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优良减震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形状约束的双质量飞轮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汽车双质量飞轮在低转矩小扭转角应具有柔性和高扭矩大扭转角应具有高反抗转矩的要求,结合产品研发的工程设计,对周向短弹簧双质量飞轮实现连续变刚度的设计目标进行研究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通过改变初级飞轮内侧接触型线以构成形状约束,对构成形状约束曲线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曲线的选择原则。构建基于形状约束的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的分析模型,用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扭转刚度k1及k2对传动系一、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获得了k2对一阶共振转速影响不敏感、对二阶共振转速的影响明显的结论。在小扭转角条件下减小k1可使一阶共振转速远离怠速转速,对共振完全被隔离是有利的。对基于形状约束双质量飞轮所具有的扭转刚度及共振转速的力学特性进行实例分析,表明连续变刚度非线性扭矩特性具有优势,并能以简单的结构形式,实现兼顾转矩、刚度及隔振的设计期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