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电脑用户都知道,电脑启动分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会缩短机器寿命,除了开关机之外,最好不要使用冷启动,当机器需要重新启动应尽量使用热启动。通常人们将开关电脑视为冷启动,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个键视为热启动。 然而,我们知道在机箱面板上有个“RESET”键可  相似文献   
2.
年初购得同维MVP3主板和K6—2 CPU各一块,使用9750AGP显卡,用了半年没什么问题。尔后难耐网上诱感,选了块内置的56K PCI MODEM(俗称软猫)。 打开机箱插上猫,WIN98自动检测到设备并顺利安装上驱动程序,满以为可以上网冲浪了,可是一拨号系统就报告MODEM没有响应无法拨号。首先想到是  相似文献   
3.
对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进行氮合金化,采用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N含量对13Cr钢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含量增加,板条马氏体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细化行为,奥氏体含量增加,且有VN生成,从而防止N与Cr结合生成Cr2N,促使Cr在材料表面形成以Cr2O3为主的致密腐蚀产物膜,提高材料耐蚀性;试验钢表面以局部腐蚀为主,试样表面有点蚀发生。随着N含量的增加,形成腐蚀产物膜的孔隙度减小;表面钝化膜为双电层结构,增加了钝化膜的稳定性,点蚀坑数量明显减少且变小;提高N含量有利于试样耐点蚀性能的改善,0.35%N试验钢表面腐蚀产物附着牢固,平整且致密,晶粒大小均匀,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高精度双进给中型珩磨头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软件对磨头体进行静力分析,运用控制变量尺寸优化方法,研究了结构优化在珩磨头中的应用。利用有限元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Pro/E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高精度双进给珩磨头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磨头体进行了静力分析。通过等应力分布图,找出了待优化的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出各参数的最优尺寸,获得结构优化的改进方案,最后加以比较验证。在结构优化的同时减轻了自身重量,对提高珩磨头加工精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拟以淬火-配分的新型热处理工艺替代冷变形加工硬化工艺,进而提高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以301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万能试验机及显微硬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配分热处理制度对301不锈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1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经不同淬火-配分工艺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主要由板条状马氏体、奥氏体以及微量碳化物组成;其力学性能对配分温度不够敏感,但随配分时间的延长会不断优化。在450 ℃配分30 min后,301奥氏体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硬度分别为432.37 MPa、1212 MPa、44.28%及193.16 HV0.2。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铁素体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表征手段和试验方法研究了V含量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相同的淬火-配分工艺(淬火+500℃配分20 min)处理后,含0.12V的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含0.06V钢相比,分别提高了24%和28%,但伸长率下降了24%。0.12V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和板条马氏体束宽度小于0.06V钢,0.12V钢中有VN生成,奥氏体含量低于0.06V钢。试验钢强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V元素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IBC大型塑料桶的成型工艺与吹塑机设备的研制及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目前PTA的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另外采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以下简称为道化法)对PTA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型坯控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0.
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进行氮合金化并进行淬火-配分工艺处理,使用OM、SEM、TEM、EBSD、BSD、万能试验机和维氏硬度计等手段对不含氮和氮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3%、0.35%的三组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进行表征,研究了氮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的添加细化了实验钢中的马氏体板条,使其平均宽度由2.93 μm减小到0.65 μm。在配分处理过程中较高的氮富集度为逆变奥氏体的生成提供了驱动力,并使其稳定到室温。在钢中添加氮元素使钢的强度和塑性均明显比0 N试验钢的高,0.23 N和0.35 N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510 MPa、24.2%和1215 MPa和35.1%。由此可见,氮合金化有利于提高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