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应链环境中交货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面向订单装配条件下如何确定交货期的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库存成本、延期成本和拖期成本等因素,综合衡量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和供应商承诺的交货期之间的差异,使总成本最小。根据模型计算和分析,提出了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设置交货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规划的两阶段多目标优化框架。考虑最大碳减排量与最小发电成本构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置碳中和目标达成时间与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变化的仿真情景,以考察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分别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多属性决策方法求出非支配解集,选取最优方案。结果显示,按时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主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总量达到约8 435 GW,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水电分别约3 863 GW、3 882 GW、163 GW、527 GW,碳减排贡献分别占37%、53%、5%和5%;应持续大力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光伏和风电,但在投资增长情景下生物质能发电、光伏的装机量和碳减排量增长幅度更大,可考虑给予适当政策和投资倾斜。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我国光伏电站日益突出的质量问题,采用系统思考方法,构建了因果环路模型,从零部件质量、工程质量、验收评估质量、运维质量及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光伏电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传导路径,并通过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归结了问题根源。结果显示,在政策驱动的发展阶段,光伏电站质量问题是由相关主体的诸多行为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影响综合导致的;最后提出了应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及监管,以规范相关主体的行为,从而有效保证并提升光伏电站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需求响应(IDR)是能源互联网下的一种多能源智能管理模式与系统,是用户深度参与能源市场及系统调控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实施效果的不明确性,影响了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及IDR的实施与推广.对此,从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维度分析了IDR的实施效果,结合已有研究得到初选评价指标,进一步采用DEMATEL方法厘清指标的重要程度并确定指标权重,从各指标的中心度、原因度看,多能源智能管理技术、能源市场稳定性、能源间可替代度是对IDR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的指标,实施中应优先考虑;最后,以某园区IDR项目效果的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建立需求激励机制、完善多能源市场运营模式、加强综合需求响应技术体系构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对电力交易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传统电力交易模式与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化电力交易的不匹配,以园区能源互联网为对象,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园区能源互联网弱中心化电力交易模式,以分布式共享账本的方式应对传统电力交易过于中心化而...  相似文献   
6.
DBR方法中的缓冲区容量设置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提前期和系统的有效产出,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静态设置的缓冲区容量不能根据生产系统波动程度进行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设置缓冲区容量的方法。首先分析影响缓冲区容量设置的3个因素,采用G/G/1排队模型衡量瓶颈前工序生产自然波动、瓶颈前工序数量和瓶颈工序随机波动对缓冲区容量设置的影响,并考虑避免机器故障和机器维修导致的瓶颈“饥饿”,求解机器故障因素和机器维修因素所需要的最小缓冲区容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仿真的动态调节缓冲区容量的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信用风险评估是债务融资的关键,针对传统信用评估方法的不足,使用一种从资产价值波动的角度出发.利用期权理论进行信用评估的方法-结构模型。利用无套利分析方法和随机分析方法,对相关变量给出具体的分析过程和求解公式。最后把该方法和传统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基于时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整合补货模式和传统补货模式对零售业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概述了供应商管理库存在零售业供应链中的应用情况,构建了两种补货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定量地比较了两种补货模式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对泊松流随机需求输入的订单响应率的波动。另外,为了比较基于时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整合补货模式下补货周期对牛鞭效应的影响,通过改变参数设置模拟了不同补货周期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订单响应率波动。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基于时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整合补货对牛鞭效应有明显的改善;供应商管理库存整合补货的补货周期对牛鞭效应存在明显的影响,较长周期下的牛鞭效应相对于较短周期要严重。  相似文献   
9.
由于灵活性不足、安全性和隐私保障性不高、交易效率偏低等问题,我国传统电力交易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的新形势,以及市场化电力交易高效、安全、点对点的发展需求.为此,以园区能源互联网(park energy internet,PEI)为对象,明确电力交易主体及其角色,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量的VMI整合补货模式下的库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方法,定性分析了两级供应链环境下基于数量的VMI整合补货策略,构建了该库存管理模式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刻画其系统动态性,通过对随机流需求下模型仿真结果的定量分析,研究了该模式下不同经济补货阀值对牛鞭效应及库存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较小经济补货阀值下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各节点的库存水平及波动的情况比较理想,随着经济补货阀值设定的变大,牛鞭效应、库存水平及波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