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2篇
机械仪表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正面摆锤撞击试验中重型平头商用车可能出现的乘员生存空间及悬置等连接结构完整性丧失这一问题,建立了ECE R29-03正面摆锤撞击试验动态模型,通过对碰撞过程中载荷传递路径的分析,设计了新型前悬置支架及吸能器结构,并在ECE R29-03正面摆锤撞击虚拟试验中验证了新型结构的有效性,为改进重型平头商用车的被动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碰撞模式的汽车正面结构抗撞性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全宽正面碰撞、斜角碰撞和偏置碰撞三种碰撞模式的特点。以某微型客车为例,基于模拟计算的方法分别按FMVSS208和ECER95法规要求考察了该微型客车(已满足全宽碰撞要求)30°斜角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结构抗撞性。对比原全宽碰撞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并验证了全面提高该车正面抗撞性的结构措施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详细地分析了汽车操纵运动频率特性的试验方法,找出了影响试验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乘用车匹配儿童约束系统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利用所选定的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最新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中对儿童乘员保护要求的试验工况的数值模拟,并以E-NCAP评分为目标,对儿童约束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为了工程的可实施性,对儿童约束系统提出了参数设计范围及整车的空间匹配要求。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随机模拟方法及其在系统灵敏度分析和稳健性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汽车乘员约束系统非线性、多目标的特点,建立了某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多刚体数学模型,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通过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正面碰撞动力学仿真计算,给出了通过改变约束系统设计参数取值提高乘员约束系统总体约束效能稳定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汽车在前期概念设计阶段的乘员安全保护性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优化,通过引入座椅拉拽安全法规对车身座椅固定点强度性能进行了分析。以某乘用车白车身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座椅拉拽工况对车身强度进行评估及优化设计,并最终进行实车台架验证。优化后的车身结构未发生焊点及钣金开裂,表明基于座椅拉拽安全性能的车身结构强度分析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正面气囊充气过程仿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算法,在MADYMO软件中建立了某国产品牌轿车驾驶员侧气囊的CAE模型,并实现了气囊充气过程的动态模拟。经与气袋的静态点爆试验充气过程的对比发现,流体力学模型比均匀压力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气囊起爆和充气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过程。论文设计并进行了胸块发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气囊充气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应用车辆结构正面抗撞性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微型客车概念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底部吸能结构的主要刚度参数的变化对乘员舱变形、车体减速度和底部吸能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在概念设计阶段运用参数化模型控制底部吸能结构吸能特性及与乘员舱刚度参数的匹配,从而保证整车的正面抗撞性能。给出了微型客车概念设计阶段车身结构抗撞性设计指标、设计过程与方法,实现了通过参数化模型来快速确定正面碰撞时车身各部分的吸能指标,从而为详细结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乘用车结构正面抗撞性波形设计与目标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乘用车在概念设计阶段正面抗撞性能得到控制和优化,以某中级轿车为例,提出了目标简化双台阶波形重要参数G1和G2的确定方法,并基于能量管理技术实现了总目标条件下的子结构性能目标的有效分解,为进一步的结构断面设计和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型客车约束系统参数对乘员碰撞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国内某微型客车乘员约束系统碰撞过程的仿真模型 ;分析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系统在前碰撞中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针对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某些敏感参数以及两者的配合使用等情况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计算 ;给出了相应的乘员响应曲线和伤害指标 ;同时得出了不同约束情况对该微型车乘员保护效能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