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汽车手势交互是一个较新的交互设计领域,目前国内外都还缺乏与其相关的整体性研究。将现有的汽车交互设计研究加以总结,从而为后续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以理论综述和案例交叉的方式,介绍了手势交互与汽车手势交互的产生背景和意义,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特征,以及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最终指出了良好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需要注意用户需求与技术的平衡。以上研究对于汽车手势设计乃至创新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成都天府大道海洋路口的公交车站设计项目,通过各类公交车站设计形象的意象感知实验,对人们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不同城市区域文化的公交车站设计要素与视觉意象,从而指导城市公交车站的设计.方法 采用语义差异法,收集描述性词汇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交车站样本进行语义测评.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意象主成分并构建意象尺度图,分析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视觉意象的相关性,进而通过阶层类别分析法和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探讨了对于不同类型的公交车站,其设计要素的差异对于人们在感知意象上的影响,提出了人性化的公交车站设计特征和设计方案.结论 设计方案兼顾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需求,可以为提高人们出行体验的公交车站创新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丹华  景春晖 《包装工程》2015,36(12):78-82,122
目的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忽略设计师与用户的认知差异,导致造型评价可信度低的问题。方法以设计师和用户为研究对象,对造型意象认知和认知差异进行逻辑化与数学化表达,构建了汽车造型意象认知模型;以设计师与用户对标杆车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作为基准值,再以设计师与用户对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语义评分差与该基准值对比,计算设计方案的造型意象与标杆车造型意象的认知差异;依此划分造型评价的可信区间,提出汽车造型可信性评价方法。结论最终以实验案例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汽车造型设计评价的可信性以及设计迭代优化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验证效果。此方法具有延展性,亦可以继续加入工程师、决策者等多角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汽车造型原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索影响汽车造型边界和认知范畴的规则,进而辅助汽车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方法提出了一种规则表达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抽取方法,首先将汽车造型问题映射到规则模型上,然后以规则表达方式抽取对汽车造型原型有影响的几何阈值特征、几何逻辑特征、工程特征和品牌特征。结果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该车型、该品牌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结论此成果已经应用在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中,对于造型与工程整合,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以及评价具有重大作用。以小型两厢车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方法亦可用于其他车型和品牌"原型特征"的抽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体验系统设计,推动智能教育产品乃至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变革。方法首先对大数据智能系统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大数据智能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针对智能手环、摄像头、成绩系统等通道采集的大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和分流处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智能系统可用的数据类型,最后利用用户体验角色构建方法,确定各利益相关方的用户角色,包括各角色的共同需求和特征需求。结果根据用户角色和角色需求构建了针对共同需求的大数据智能舆情分析系统,以及满足各角色特征需求的大数据智能交互体验系统。结论研究对于拓展大数据智能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智能产品的用户体验水平,妥善处理教育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品体验视角下的汽车造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景春晖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22):17-21
目的从体验角度探讨汽车造型评价。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视角下的多层次汽车造型评价模型,并将此模型与TOPSIS数学决策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种产品体验视角下的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结论该方法从体验角度融合了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 ,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体验评价流程,并最终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已应用在了基于进化算法的计算机辅助生成汽车造型设计中,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此方法亦可独立应用于其他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春晖  赵江洪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11):1517-1523
结合遗传算法等工程方法和交互式评价等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整合了工程方法和造型方法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方法整体以进化思想为指导,首先将汽车造型设计问题映射到数学模型上,利用遗传算法生成新设计方案,并以多目标设计空间来约束生成的设计方案,再以目标车型的造型意象为标杆,采用交互式评价方式评价输出的设计方案,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适应度代入遗传算法中继续迭代直至设计方案符合设计的迭代终止条件,最终形成一个综合解决多方问题的汽车造型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小型两厢车车型为例,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到汽车造型多目标优化概念辅助生成和汽车造型评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景春晖  张晶 《包装工程》2017,38(4):122-126
目的新兴的汽车交互设计与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关联较弱,这会对汽车设计的整体性造成影响。为了将汽车手势交互设计与汽车造型知识加以融合,进而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知识系统。方法研究通过构建汽车造型特征线与动态手势线条关系,从空间、压感和张力方面对动态手势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动态手势设计原则,并最终基于分析结果进行了设计实践。结论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造型特征线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手机在车内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并引起了公众和研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了解研究方法、热点与动态,从而为车载手机端交互设计和汽车交互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以理论研究综述和案例交叉的方式,介绍了车内手机交互驾驶安全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手段与设备以及常用研究方法,讨论了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结论 对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性的综述,指出了车内手机交互研究需要在多功能和多交互模态的组合分析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结果对于车载手机端交互设计和汽车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景春晖  支锦亦 《图学学报》2021,42(2):332-338
为了让交互界面脱离依赖设计师个人经验和主观认知的传统设计方式,将设计知识加以重用, 并为人工设计提供自动智能的创新启发。基于交互产品中常见的交互界面构建重用知识规则和边界,构建了交 互界面进化基因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通过构建针对交互界面编码的遗传算子、重用知识约束规则库和交互 式评价等进化模块,形成了面向知识重用和自动化智能创新的交互界面进化设计方法。最后,在方法基础上, 以目前常见的 5 个交互登录界面作为初始种群,进化生成了 45 个有效的子代个体。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方 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设计知识通过设计规则的方式被总结重用,并通过约束进化的方式进行了自动智能化 式的辅助设计,提升了设计知识重用及计算机辅助智能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