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设备管理工作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和重要发展。“基本总结”是指《条例》包含着我国30多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重要发展”则是对《条例》更为重要的肯定。我们要在“基本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条例》的进一步实践,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通过积极地深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议设备是指其广义概念,所指安全也属广义范畴,涵盖历史人生的全过程,即人的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这是一项深厚而宏大的课题,也是一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客观存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伴随着每个人的人生过程,切不可等闲视之。一、广义设备的概念众所周知,设备是由工具演进而来。今日之设备是由人类原始社会的木棒、石斧类工具而器械、而机械、而机构、而工具机;从人手的延长,力量的增强,到人的技能的扩展与增加。享利、佩卓斯基(美)在其《器具的进化》一书的“作者序”中指出:“器具的演化是连续的,是以以往的器…  相似文献   
3.
三、设备与生活安全生活范畴的设备事故不易预防,除客观原因(品种繁杂、功能繁多、设置零散、维修分散)外,主观原因是欠缺预防实践和配套法规。这一课题尚需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开创性的调研工作,开展学术性探讨,探索生活设备市场维修的有效模式,从而规范其市场维修活动。设备是由原始人的工具演进,从生活需要开始。人类不断地改进和扩大生产是为了保证和改善生活,设备有关的专业思想及学科孕育于早期的农牧业。“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现代设备维修学科生发的胚胎意识。封建统治下,工具器械改…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广义),在社会发展中将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和经济价值,除应变于客观实践外,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专业工作者对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设备维修课题的深化探索。1998年10月在克罗地亚召开的第14次欧洲维修会议(有24个国家参加)面向21世纪,“从战略高度强调了维修的重要性”,并决定将于2000年3月在瑞典再次召开会议,其主题是:“增强对有效维修重要性的理解,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受益”[1]。笔者认为,这个主题很实际。所谓“增…  相似文献   
5.
四、专业学会的作用及权威性将加强和发挥 建国后作为重工业基础的机械工业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曾相继成立了六个机械工业部,由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早期成立并附属多个专业学会,从而在经济建设与科技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效能;由于形势的发展,汽车学会、电工学会相继分离而独立。设备维修专业学会成立于60年代初,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而推行和改革 P维修模式; 80年代在全国推广及培训 TPM维修模式及人员以及在其后的企业整顿活动中加速技术改造,加强润滑管理,加快人才培训,大力推行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解放前的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就没有附属于工业体系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建设和建成了一百多个大型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从而产生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专业工作,这包括  相似文献   
7.
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 一、国家政策管理的需要 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设备管理情况,曾经主要依靠舆论管理、群众性管理、专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唯独欠缺政策性法规管理,即没有建立过一个全国的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直到1983年才制订出《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并颁布试行。4年后,于1987年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这是设备管理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各方面都缺乏经验,设备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工厂设备事故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各厂,1953年 1—9月,因设备事故的停工日达14.6万个。为此,《机械工业》杂志发表社论:《向损坏设备的现象作斗争》。1954年初,第一机械工会筹委会号召:“教育职工维护机器设备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日报》于1964年1月14日及6月8日,分别发表了《先维修、后制造》和《实行计划检修》的  相似文献   
8.
一、“检查”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的地位 设备维修工作中的检查,一般系指:为了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和完好状况而进行的检验和测量工作。检查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如苏联在1933年以后首建的设备修理制度之一,即检查后修理制度,其定义为: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确定机器的状态,根据机器的状态拟定修理时间和修理类型。按医疗的观点来说,检查相当于医院门诊,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一道媒介手续。对日常的常见病症,如头痛感冒、外皮擦伤,病人自行服药治疗,可以省去这道媒介手续。但是,随着设备向现代化发展,为了防止突发性故障,减少设备意外停机,就必须加强设备运行中的检查。因此,检查在设备维修中的地位就更加显  相似文献   
9.
设备改造更新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技术更新,选购和自制性能高,经济效果好的新型设备以替换技术陈旧、经济效果差的旧设备;二是设备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设备的结构,给旧设备、机组装上新装置、新部件、新附件,从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来,我国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作为国民经济物质技术基础的一门管理学科和技能,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直到世纪之交的今天,仍处于路漫漫兮的探索之中。 一、计划预修体制为设备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在工业恢复最早的东北地区,1951年哈尔滨工具厂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设备管理部门——设备动力科;前苏联专家在天津举办了第一个设备专业干部培训班——总机械师培训班。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工业骨干企业的兴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的出国培训和成组国外专家的驻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