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高亚楼  曲江  李生敏 《煤化工》2010,38(2):43-46
研究了不同的混凝药剂对造气废水处理的效果,考察了药剂组合、投加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运行的经济成本,确定了最佳药剂及其投量。混凝剂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40mg/L,此时,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29.6%和60.1%;助凝剂PAM和DC-491都可以提高PAC的混凝效果,当PAC的投加量为140mg/L时,PAM和DC-491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mg/L和4mg/L;单独使用SX-P时,最佳投加量为160mg/L,此时的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41.8%和71.5%,混凝效果优于PAC与助凝剂的联用。因此,实际工程中选择SX-P作为混凝剂,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曲江  李生敏 《煤化工》2009,37(4):61-63
介绍了外循环厌氧(EC)反应器处理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公司含酚废水的启动运行情况,分析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过程以及内部污泥分布的特点。运行第95天,污泥产甲烷活性达到0.55kgCODCH4/(kgVSS.d);运行第100天,进水有机负荷达到6.4kgCOD/(m3.d),COD去除率可高达60%~70%。结果表明,EC厌氧反应器处理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含酚废水是可行的,可为后续废水处理的达标排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矿物材料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敏  张文启  阎常群  赵仁杰 《煤化工》2005,33(3):48-50,67
矿物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根据水处理技术的特点,论述了具有吸附、过滤及功能转换等性能的矿物材料,在水处理技术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工程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联醇工艺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挺  李生敏  张文效 《煤化工》2004,32(6):10-14
介绍了合成氨联产甲醇工艺的工业化、双甲工艺的开发及联醇与其他净化技术的组合,并说明双甲工艺是目前合成氨生产中一项新的净化技术,把甲醇化、甲烷化作为原料气净化精制手段,既减少了有效氢的消耗,又副产甲醇。  相似文献   
5.
李生敏  张文启  赵仁杰 《煤化工》2005,33(4):38-40,56
介绍了现场废水的“陈化”及混凝处理烧杯实验,实验表明,“新鲜”的煤气废水在混凝过程中基本不产生絮体,而“陈化”后废水则有明显絮体产生,且混凝效果随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强。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经济可行性,采用最小混凝剂投量进行了不同“陈化”时间的处理实验,实验表明,废水的混凝效果与“陈化”时间有关,去除COD的最佳“陈化”时间为10h,COD去除率可达13%;去除难生物降解的多元酚的最佳“陈化”时间为6h,多元酚去除率为11.5%,而除油需要4h的“陈化”时间即可达到62%的去除率。因此建议在中试混凝预处理构筑物之前增加一个水力停留时间为10h的“陈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臭氧对煤气废水生物处理出水的预氧化效果及其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表明,臭氧对废水的色度去除很有效,<160mg/L的臭氧投量就可去除90%的色度,废水pH较小时色度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对废水残留COD(化学需氧量)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同的pH条件下去除率有差异,总体每毫克臭氧可去除0.44mg ̄0.64mg的COD;臭氧氧化对废水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臭氧有效投加量为240mg/L时,废水COD去除率降低,氧化后出水BOD(生化需氧量)上升,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PFS(复合硫酸铁)的混凝试验,研究了PFS投加量对混凝效果、色度去除、高锰酸盐去除、对沉后水中铝含量、对沉后水PH的影响,为生产运行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