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以岩棉为连续冷却介质,通过调整球墨铸铁中合金元素含量获得了奥-贝型球墨铸铁。硬度>47HRC,冲击韧度αK>26J/cm2,可用作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3.
高频电阻感应局部表面加热自冷淬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稀土的加入量,对其在20CrMnTI钢固体渗碳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可以显著提高渗碳效果,并可改善渗层组织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贝氏体型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的合金元素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将锰、钼、镍和铜的含量合理搭配,以岩棉为冷却介质,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获得了性能较好的奥氏体-贝氏体型球墨铸铁,HRC可达33~48,αk可达26~48J/cm^2。  相似文献   
6.
12CrNi3钢粒状贝氏体中的岛主要是(M+A),也可以是一些中温转变产物.这些岛一般是条状铁素体长大、溶合最后被包围而形成的.岛内的马氏体多为位错型,少量为孪晶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2CrNi3钢中形成粒状贝氏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显微组织形态、岛内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讨论了粒状贝氏体的形该机理。12CrNi3钢在较宽范围的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下均可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可分为块型和条束型两种。奥氏体化温度愈高,冷速愈大,等温温度愈低,愈有利于条束型粒状贝氏体形成。粒状贝氏体岛内组织可以是奥氏体(A)、马氏体(M)+奥氏体(A)或其它中温转变产物。岛内的M可分别是位错型M与孪晶型M,两种类型M也可同时存在。本文从等温冷却试验结果支持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机理的溶合模型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渗碳势这一概念,从热力学角度导出了渗碳势与碳活度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气氛渗氮势这一新概念,从热力学角度导出了气氛渗氮势与氮的化学势和氮活度之间的关系,并用气氛渗氮势和氮活度解释了渗层组织的疏松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频电阻感应加热自冷淬火方法对45、40Cr和35CrNi3Mo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仿形性淬火带,硬度可达HRC54~59。金相检验和透射电镜观察,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钢个别区域有片状马氏体,45钢有少量的下贝氏体,试件淬火后基本不变形,也无需回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