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83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球轴承的摩擦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接触力学与平衡原理,研究了球轴承的摩擦系数。分析了钢球直径、沟曲率半径系数、接触角与载荷对摩擦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钢球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由于沟曲率半径系数变化范围很小,其对摩擦系数影响不显著;摩擦系数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加;随径向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产品设计过程,将其分为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3个阶段。产品的相似性体现在产品原理的相似性、结构的相似性、工艺设计的相似性与设计手段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设计的相似性模型,用相似性分析可以丰富产品设计的方法,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拓宽产品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含油轴承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油轴承的结构模型和理论模型的比较,介绍了含油轴承的结构模型发展状况,包括变渗透度模型、磁流体含油轴承、含油轴承材料技术等。同时对比研究了理论模型的特点,包括Darcy模型、Slip-How模型、Brinkman模型、Boltzmann模型、紊流模型,论述了影响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包含热效应、粗糙度效应、非牛顿效应和回油循环效应等。并且提出了含油轴承的理论发展问题,包括温度问题、噪音问题、二相流问题、各种摩擦学影响因素的综合系统研究和含油轴承失效机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4.
线接触弹流中弹性变形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弹流润滑中弹性变形量的计算方法,针对5种线接触弹性变形量计算方法,求解Hertz压力分布、三角形压力分布和均匀压力分布下的线接触弹性变形量,比较评价5种计算方法的优越性。研究发现,张鹏顺的方法将奇异点单独处理,黄平的方法避开奇异点,2种方法都能得到很小的中心变形误差、数据波动和极值之差;OKAMURA以更简单的方式避开了奇异点,但数据波动和极值之差较大;EVANS的微分法能得到更精确的中心变形量;FFT法的精确度要低于其他4种方法。5种方法在计算原理、计算量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上各有特点,在线接触弹性流体润滑计算中都能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磨粒磨损机制,采用球形磨粒模型和分形磨粒2种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磨粒磨损的滑动过程,探讨磨粒与磨损表面接触区內的温度变化、热应力分布及其随表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对2种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球形磨粒模型中磨粒温度较高,接触体温度较低,磨粒与磨损表面温差较大,磨粒与表面接触处的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比较分散;而分形磨粒模型中接触体温度较低,磨粒温度更低,磨粒与磨损表面温差较小,磨粒与表面接触处的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应力最大值比球形磨粒模型的大。  相似文献   
6.
机械系统中广泛存在滚滑点接触副,本文用非牛顿体弹流理论分析这种问题的润滑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三维弹流润滑接触区内的压力分布、油膜厚度分布和剪应力;进一步研究剪切发热和润滑剂压缩性发热得到三维温度分布.最高温升发生在高压区,且偏向导热系数小的一侧.接触零件表面和油膜中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为机械零件的抗胶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遗传算法,分别以额定动载荷和额定静载荷为目标函数,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进行优化设计。轴承的设计变量包括每列的钢球数、钢球直径、内滚道沟曲率半径系数、外滚道沟曲率半径系数和轴承节圆直径。与标准值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轴承有更高的额定动载荷和额定静载荷;并且不同的目标函数下获得的轴承优化设计方案的变量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油水两相流体润滑条件下,径向滑动轴承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和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条件对轴承稳态润滑性能的影响,以及突变载荷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达到稳态,液膜温度持续增加最终达到平衡,承载瓦块处液膜厚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非承载瓦块处间隙增大;不同初始载荷、温度、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突变载荷会造成液膜压力的突变,同时对液膜温度、液膜厚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多瓦可倾瓦轴承瞬态热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分析多瓦可倾瓦轴承在启动阶段的瞬态润滑性能,通过计算得到轴承由初始位置运动到平衡位置的轴心运动轨迹,并得到平衡位置时轴承的各项润滑性能参数,包括油膜厚度、流体动压力、瓦面温度与瓦面热弹变形等。结果表明,在开机启动阶段,轴心轨迹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历程才能收敛于平衡位置,在载荷较小情况下,热变形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要比弹性变形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弹性接触模型,利用Neton-Raphson法计算了轴承钢球和滚道的接触载荷,分析了径向载荷、轴向载荷与力矩载荷作用下的接触载荷分布和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纯径向力时,两列轴承的承载情况相同;受纯中心轴向力时,仅单列轴承受载;当外载荷考虑力矩时,两列轴承同时受载,且载荷主要作用在一列轴承上;钢球与内滚道的接触载荷会随着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接触角变化情况与它们的接触载荷大小并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