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目前在研究微织构端面机械密封时,离散求解雷诺方程时采用的压力收敛准则,并不能完全保证得到准确的泄漏率。提出基于压力收敛和内外径流量守恒收敛双重收敛准则的微织构端面机械密封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圆柱形微孔端面机械密封,基于考虑JFO边界条件的二维雷诺方程,建立含一个计算域的数值计算模型,并采用不同的收敛准则对开启力和泄漏率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仅使用压力收敛准则不能显式判断计算是否已经满足质量守恒,不能准确计算泄漏率;仅使用内外径流量守恒收敛准则可能出现迭代初始阶段就满足收敛条件,导致错误结果;使用压力收敛准则和内外径流量守恒收敛准则相结合的双重收敛准则,可保证泄漏率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王天豪  吉华  李倩  段宗幸  吴孙珂 《机械》2020,47(2):59-63
为研究多级限流孔板(MHO)中布孔的中心距对压力降的影响,先根据设计标准计算出多级限流孔板的基本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Fluent的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流体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降压作用最大的第一级限流孔板(MHO-1)的压降Δp_1进行了调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等间距布孔时,MHO-1、第二级限流孔板(MHO-2)的孔中心距分别为28 mm、30 mm时,Δp_1最大;MHO-1上孔中心距不变时,只改变等间距布孔的MHO-2上第1层孔中心距d_(2c1)和第2层孔中心距d_(2c2),d_(2c1)的变化比d_(2c2)的变化对Δp_1的影响更加明显;总体趋势是Δp_1随着MHO-1、MHO-2上孔中心距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拥堵的交通系统、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远不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等。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他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  相似文献   
4.
针对季节更迭、教学活动等因素对校园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建立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完成建模和仿真环节,对建筑能耗开展预测分析研究。同时,引入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Emax、平均相对误差Eave和均方根误差RMSE 3个性能指标对各预测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的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拟合性能更好。研究成果对能源管理部门制定用能政策及科研院校从事建筑节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测试系统在动态测试领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通过局域网对不同位置的测试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满足新形势下对测试提出的新要求。以地震定位相关理论为依据对地下爆破定位进行了研究。通过LS-DYNA仿真平台模拟地下爆破,检验了地震理论对地下爆破定位的适用性。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分布式测试系统理论以及加权法总结出最优测试点分布。  相似文献   
6.
7.
以某车型前中央通道延伸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冲压成形工艺,利用Autoform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开裂、起皱、回弹等缺陷进行预测,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压边力至800k N、增加工艺补充造型和修改拉延筋系数至0. 3,成功地消除了起皱缺陷;通过回弹仿真预测,发现回弹值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进行实冲试验验证,其试模结果与CAE预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了前期有限元分析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利用优化后的方案指导生产,保证了产品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CFD的均布圆形微孔活塞环的流体模型,研究了在一定工况下圆形微孔活塞环间隙的压力分布规律,以及圆形微孔的孔深hp和开孔比SP对活塞环间隙的流量Q、承载力Fo和摩擦力Ff的影响。结果表明,hp取3~5μm之间时,活塞环间隙有较大流量,可以改善润滑效果。hp较小时选用较小SP,hp较大时选用较大SP可获得较大承载力;若欲减小摩擦,需选用较大SP。  相似文献   
9.
在机械密封端面排布不同方向角的椭圆形微孔,对开启力和泄漏率的影响规律不一致,而且在不同工况下,设计者对开启力和泄漏率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应采用双目标评价模型客观评价微孔排布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Fluent多相流空化模型,建立不同微孔排布方式时的密封间隙流体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的微孔排布方式对泄漏率和开启力2个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分别对泄漏率和开启力进行单目标评分;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构造泄漏率和开启力为目标的双目标评价模型,并分析得到不同权重下微孔的最佳排布方式。结果表明:微孔排布方式对泄漏量和开启力的影响规律不一致,泄漏率随着内径侧P型微孔(方向角为45°微孔)数目增加而减小,开启力则在5N5P(即外径侧排布有5个方向角为-45°的N型微孔,内径侧排布有5个P型微孔)排布时取得极大值;综合考虑不同方向角的椭圆形微孔排布对开启力和泄漏率的影响,获得最佳排布方式在5N5P和0N10P之间,较高转速和低压差时,内径侧P型孔数可以偏少,高压差或者设计者更看重泄漏率时,内径侧P型孔数应该偏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