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合成了6种对溴偶氨-4-(5-)氯(溴、甲氧基)膦显色剂4-(5-)CPA-pB、4-(5-)BPA-pB、4-(5-)MOPA-pB。考察了这类试剂中含分析功能团(-PO_3H_2)一侧的苯环上助色团的位置和电负性影响显色反应性能的一些规律。助色团(—Cl、—Br、—OCH_3)位于膦酸基间位的 4-CPA-pB、4-BPA-pB、4-MOPA-pB 只与重稀土元素进行β型显色反应,而位于对位的 5-CPA-pB 和5-BPA-pB 可与轻重稀土元素进行β型显色反应,5-MOPA-pB 则可与15个稀土元素迅速进行β型显色反应。其配合物十分稳定,摩尔吸光系数高达1.8×10~5以上。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发光试剂N-(β-羧基丙酰基)异鲁米诺(CPIL),并对其化学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CPIL在NaHCO3-NaOH介质中与H2O2反应,线性范围为2×10-10~1×10-8mol/LCPIL,检测限为1×10-10mol/L,测定1×10-9mol/L CPIL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6.4%。Co2+对CPIL的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催化增强作用(增强10倍),当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Co2+溶液时,CPIL的浓度在4×10-11~1×10-9mol/L从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10-12mol/L,灵敏度高于文献报道的ABEI-Co2-NaCIO发光体系。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切割技术在空间曲线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三维激光切割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用实例介绍三维激光切割技术在解决空间曲线加工中的应用和三维切割的加工工艺过程,并对三维激光切割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钴催化氟磺酸9.10-二甲基吖啶的化学发光特性。建立了测定Co~(2)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10~(-10)~1×10~(-7)g/ml;检测限为5.0×10~(-11)g/mlCo~(2+)。测定5×10~(-9)g/ml Co~(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方法可应用于自来水、江水、池塘水中痕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韩飞  闫寒  周海波  王琼娥 《激光技术》2013,37(4):478-482
超短(飞秒)激光脉冲序列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激光加工金属的加工精度,它在微/纳制造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价值。为了研究脉冲间隔对激光烧蚀金属加工精度的影响,以过渡金属镍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温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飞秒激光脉冲序列(脉冲间隔不同)烧蚀金属镍的过程、现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脉冲序列烧蚀镍薄膜的动态表层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随时间演化的数据和烧蚀区域在不同时刻的快照。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脉冲间隔的增加,脉冲序列烧蚀镍薄膜所产生的纳米粒子更加均匀,烧蚀平面更加平整,初始熔化速度、烧蚀率呈降低趋势,有利于提高加工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两种新型镍-邻菲咯啉类核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咪唑并[f]邻菲咯啉(IP)和对羟基苯基咪唑并[f]邻菲咯啉(PHPIP)两种配体,并合成了两种新配合物Ni(Phen)2PHPIP和Ni(Phen)2IP,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光谱、静态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情况。两种配合物均与DNA有强烈作用,其中配合物Ni(Phen)2PHPIP在水溶液中几乎无荧光,而加入DNA后,能发射出很强的荧光,可以作为检测核酸分子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7.
双酚A人工抗原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余宇燕  王琼娥  庄惠生 《化学试剂》2005,27(12):713-714,725
双酚A经过重氮化引入羧基,再经碳化二亚胺法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成功合成了双酚A人工抗原,为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产物经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