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在S355中厚板组织性能优异的前提下缩短正火时间,降低辊底式炉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采用MSC.Marc软件对辊底式炉内钢板的二维温度场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通过黑匣子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该模型对辊底式炉的正火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升温时间为0.95{H}min(H为钢板厚度,mm)、保温时间为0.8{H}min时,中厚板的各项性能满足要求,且加热时间缩短了28.6%,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分析国内圆网印花机橡胶毯纠偏的几种结构和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断续检测改为连续检测,性能调试由调整检测开关安装位置的方法改为数字设定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道远 《辽宁化工》2020,49(7):820-822
通过实例对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和卸车工艺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着手,选出最优方案,以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装置生产和储运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改变电缆产业的五种技术王道远编译1第五类无屏蔽双绞铜线电缆(UTP)目前,第5类无屏蔽双绞线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北美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尽管5类电缆只有5年多的历史,但在过去的五年里,它对电缆和通信产业产生了重大的技术影响,以其稳定...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网在为用户提供类 似地面网那样先进的业务方面进展 缓慢,VSAT系统在过去的许多年 里,一直只为用户提供低速数据和 基本的话音业务,在业务改善方面 几乎没有多大进展。 用户在电信技术应用方面的要 求越来越高,例如在亚太地区一些 国家的用户已经率先提出了更先进 的电信业务的需求。如何在以基本 话音和低速数据通信为基础的卫星 网络的环境下提供这些业务,已成 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现有的通用标准,即综合业务 数字网(ISDN)标准支持高速互联 网接入、局域网互连、会…  相似文献   
7.
对炉卷轧机生产X80管线钢的控制轧制技术以及X80钢板/卷的显微组织、析出相、力学性能以及制作的直缝焊管与螺旋焊管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炉卷轧机X80管线钢板/卷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与韧性,其中平均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达到575 MPa与665 MPa以上,-20℃的冲击功高于330 J,FATT50CVN-60℃;管线钢为典型的细小针状铁素体组织,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Nb、Ti的碳氮化物析出相,析出粒子主要有两种:一种平均尺寸在20 nm左右,是以NbC为主的Nb(Ti)C析出相;另一类粒子尺寸大多在50~200 nm,是以TiN为主的Ti、Nb(NC)复合析出相;利用炉卷轧机X80钢板与钢卷制成的直缝焊管与螺旋焊管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钻爆法技术在白龙江隧洞施工中的应用,确定了掏槽方式,孔眼深度及布置,并分析了爆破监控措施及爆破质量标准,确定了爆破参数,论述了钻爆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杨兆根  王道远  徐辉 《宽厚板》2010,16(6):14-18
在现场工艺参数设计与试验的基础上,对辐射管温度与实际加热温度的相关关系、辐射管式热处理炉加热温度的设定、加热速度及控制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定量探讨,为提高加热质量和优化温度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介绍了南钢中厚板卷厂对于影响对流换热系数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法测定了在层流冷却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了层流冷却的数学模拟仿真模型,应用后取得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