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鲐鱼和大黄鱼冷藏期间体表细菌群落和代谢功能的差异,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PICRUSt工具对鲐鱼和大黄鱼冷藏期间体表细菌群落和代谢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鲐鱼体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样性却下降;大黄鱼体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均不显著。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分别是鲐鱼和大黄鱼体表的优势菌,且其相对丰度分别与鲐鱼(r=0.709,P<0.001)和大黄鱼(r=0.600,P=0.008)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它们可能分别是鲐鱼和大黄鱼体表的特定腐败菌。鲐鱼体表细菌的蛋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等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同一冷藏时期的大黄鱼(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从细菌代谢水平解释了鲐鱼比大黄鱼更易腐败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水产品采取针对性的贮藏保鲜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适时采摘的澳洲坚果为原料,探讨自然晾晒、热泵干燥、热风干燥以及超声协同热风干燥4 种干燥方式对澳洲坚果果仁品质(水分含量、色泽、质地、酸价、过氧化值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泵干燥得到的澳洲坚果果仁水分含量最低,硬度与酸价最小,油酸和棕榈油酸含量最高,果仁脆度最大;但自然晾晒对澳洲坚果果仁的色泽影响最小,且超声协同热风干燥和自然晾晒对澳洲坚果果仁的过氧化值影响最小。综合分析,热泵干燥效果最优,其不仅能提升干燥效率还能较好地保持澳洲坚果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番石榴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提取工艺,以NaNO2-Al(NO3)3 比色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分析不同品种叶片总黄酮与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DES 含水率>DES 组成>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以含水率为25%的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组成的DES 为溶剂,料液比1∶30(g/mL),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14.95%。‘全红’总黄酮含量226.62 mg/g,高于其余品种(45.12~183.56 mg/g),且总黄酮在‘全红’‘珍珠’‘新世纪’中分布为嫩芽<嫩叶<老叶。‘全红’中4 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为21.03 mg/L,番石榴苷、萹蓄苷、瑞诺苷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7.25、7.94、3.96 mg/L 和1.88 mg/L。综合总黄酮和4 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全红’是最适于番石榴叶黄酮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全脂加糖炼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本方法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微孔板包被有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加入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或样品溶液,抗体与样品结合,其余未结合部分抗体与黄曲霉毒素M1酶标记物相结合.没有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将基质/发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基质/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停止液后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在450nm处测量,吸收光强度与样品中的浓度成反比.本方法为半定量检测,灵敏度是5pg/mL(ppt),试剂盒标准曲线检测范围是5~ 100pg/mL.  相似文献   
5.
程三红  徐云奎  许敏影 《机电工程》2014,(3):358-360,372
针对以型式试验为主的液压元件综合试验平台的设计问题,以叉车液压多路换向阀为例,通过分析国内厂家已有综合试验台的设计经验,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方面如快换接头设计,检测环节上如传感器测量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并利用计算机LabVIEW软件实现了测试系统的自动控制以及试验数据实时显示与采集保存。实践结果证明,该试验设计中通过采用称重测量设备使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实时显示了系统的动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型式试验台既满足了企业内部对液压元件各项性能的试验验证,同时也可为同行业的同类产品提供了检测服务与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该试验台的性能特点,液压系统原理,控制系统程序图及该试验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沃柑为原料,研究沃柑汁的理化品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沃柑汁L*值呈下降趋势,a*值、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2~1.87、13.57~15.30,采收期Ⅴ、Ⅵ的沃柑果汁色泽较佳;沃柑汁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Ⅴ、Ⅵ采收期的沃柑固酸比适宜;沃柑汁氨基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总酚、柠檬苦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根据聚类分析,Ⅳ、Ⅴ采收期的沃柑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电子鼻可以准确识别出不同成熟度沃柑汁的特征气味,传感器W1W的主成分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传感器W2W,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沃柑汁主要香气物质共分离出38种,烯烃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成熟度沃柑汁的D-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83.71%、60.31%、75.87%、83.25%、81.85%、80.1%、91.52%,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在果实不同采收期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后又降低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