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良好的择业观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并顺利就业的前提。为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以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对三明学院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剖析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现状,探讨其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农村污水来源,分析其量大面广、收集困难、治理难度大的现状,然后简单介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再详细介绍处理农村污水的探索道路和实践方法,最后综合论述未来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轮发电机组的推力瓦部件,经常出现瓦温过高及磨损的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现就推力瓦瓦温过高及磨损的现象的一般原因进行浅析,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羊三木油田深度开发及注水井网的不断完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的馆陶组高粘度稠油储集层已经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含水达到60%以上,勘探过程中气测全烃显示异常活跃,烃组分参数不稳定,气测录井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针对储集层原油粘度大、油稠、含水率高的特点,分析了气测录井烃组分的两种基本特征,进而计算了不同烃组分特征条件下的相应派生参数。根据该油田馆陶组19口采油井生产数据和气测派生参数的统计分析,尝试应用派生参数——烃斜率与湿度比、峰基比与非烃含量进行交会图板分析,评价储集层的产出能力,分别建立烃组分齐全条件下的烃斜率与湿度比图板和烃组分不全条件下的峰基比与非烃含量图板,并据此建立评价标准,不但解决了该油田馆陶组储集层评价的难题,而且可直观反映储集层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为开发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经3口井的应用分析表明,储集层产出能力气测评价结果与生产数据吻合,解释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推杆式翻板刮渣机的设计过程,对该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功能,原理,结构作了详细描述,该机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已在广东科龙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等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1系统开发的意义 (1)该系统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于一身,完成工艺流程控制、显示、操作状态监视、过程数据的监测、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钻井岩屑样本取样智能化的迫切需求,瞄准提升岩屑代表性、样本获取及时性、运行可靠性,以及井场适应性等综合目标,研制了基于抽吸原理的岩屑自动取样系统,采用抽吸式取样技术和防混叠、固相/液相快速分离技术解决了常规取样方案由于岩屑混叠导致地层代表性差的问题。通过地层岩屑返出模型分析,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RFID井深归位技术和岩屑取样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系统小型化和适应性设计,解决了钻井现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适应性难题。通过多口井的现场应用,充分验证了系统的岩屑取样代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易用性,为录井朝着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在油气勘探中首选气测录井技术作为常规录井方法,同时对该地区进行气测录井参数与地面储量的关系研究,旨在尝试气测解释评价方法的创新。为此以全烃数据为依据,利用烃含量理论公式计算地面含气量,并推导出不同钻头直径下气测全烃与地面含气量的经验公式,进而建立西湖凹陷的地面含气量储集层解释评价方法及标准。在后期勘探解释应用中收到的良好评价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成为气测录井技术在气层解释评价中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加固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均匀沉淀方法制备了活性炭/四氧化三铁(AC/ Fe3O4)粒子和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CNTs/Fe3O4)粒子两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纯度高、大小均匀,粒径在40~100 nm;CNTs/Fe3O4中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粒径较AC/Fe3O4中的更小;经过超声波作用后CNTs/Fe3O4的稳定性较好,而AC/Fe3O4的稳定性很差;两种复合材料均能改善镧镁镍合金的放电比容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