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NC技术的内涵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简述了DNC技术的产生、直接式DNC和分布式DNC系统的区别,目前应用的DNC的通信技术及DNC软件的功能,提出了DNC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面向串行通信机床的局域网式DNC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DNC系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面向串行通信机床,提出了一种成本低、结构层次简单的局域网式DNC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构成和信息交流架构,分析了DNC控制器内核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涡旋齿变形量通过试验难以测得,进而动、静涡旋盘之间的啮合间隙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了带有轴向和径向泄漏间隙涡旋盘三维流体域模型,结合CFD动网格技术对涡旋盘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得到压力场和温度场的瞬态分布.将流场计算结果施加到固体边界上,得到涡旋盘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其中固体变形考虑了包括涡旋齿和端板在内的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4.
针对变频涡旋压缩机噪声过大的问题,对不同工况及转速下涡旋压缩机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全消声室中,采用噪声采集系统对压缩机不同工况及转速下的噪声特性进行了测试,发现涡旋压缩机在中转速(70 r/s)下有额外的噪声,且该噪声主要源自于排气阀机构。在此基础上优化排气阀机构,采用圆片排气阀来替代舌簧阀,降低由气阀反向运动拍击阀座带来的额外噪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舌簧排气阀,压缩机中温工况下,转速分别为30,70,110 r/s时的总声压级分别下降0.99,3.83,1.82 dB,而低温工况下降更加明显,转速分别为30,70,110 r/s时的总声压级依次下降1.42,4.15,1.98 dB。研究结果将为低噪声变频涡旋压缩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面向DNC的刀具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刀具管理系统在DNC系统中的运行模式和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开发了基于三层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分布式刀具管理系统 ,给出了车间刀具存储策略和相应的车间日备刀量算法。该系统可实现DNC中上层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刀具信息共享以及上层计算机系统与下层数控加工设备之间的刀具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制模拟包覆型腔内金属塑性变形的实验装置 ,对连续直接包覆变形过程进行了光塑性实验研究 ,采用三维光塑性切片技术和应变分量求解技术 ,得出包覆型腔内的三维应变分布。同时对变形过程进行了记忆光塑性实验研究 ,从而得到了模腔内的金属流动规律 ,结合记忆光塑性与光塑性实验结果 ,得出包覆模内金属的变形为轴对称挤压状态。  相似文献   
7.
一种DNC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基于以太网的DNC通讯技术,开发厂DNC信息集成系统,系统采用B/S结构,在基于WEB的信息平台上集成了机床状态采集、任务分配、仟务查询、刀具管理等功能。实现了车间管理层、技术层和企业合作伙伴对数控加工信息的实时了解。  相似文献   
8.
多型腔注射成型的流动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型腔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然而,实际生产时往往会因为流动不平衡而造成各型腔成品品质不均匀。本文在分析影响多型腔注射成型流动均匀性各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的以各型腔注射压力平衡为目标的流道设计方法的不足,特别提出了剪切效应对流动平衡性的影响,结论是只有以供给各型腔相同性质的熔料为目标来进行模具流道的设计,才能达到真正的流动平衡。  相似文献   
9.
记忆光塑地是一种新的网格实验方法,文中首次应用记忆光塑性法对连续挤压包覆腔塑性法对连续挤压包覆腔塑变区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进入汇合腔的铝料大致分为三个方向流动,最后达到在芯线的四周均有材料向包覆模内流动,从而在锥形包覆模内形成轴对称挤压状态,有利于保证包覆产品的同心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对DNC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面向串行通信机床的DNC系统(PowerDNC).系统以ZWORLD公司生产的BL2010单板机为DNC系统控制器,从信息采集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物理、逻辑和程序结构,介绍了机床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模型.实验证明,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控机床信息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数控设备利用率、促进产品的敏捷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