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沉降斑影响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子词典下盖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Moldflow流动分析,对注塑工艺参数影响ABS制品沉降斑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敏感度因子来衡量各项工艺参数的独立作用对沉降斑的敏感程度,从而确定影响制品沉降斑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保压压力、熔体温度和注射时间是影响ABS制品沉降斑的主要工艺参数,而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为次要参数。根据参数水平影响趋势图,分析得出最优组合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存储器AT4 5D0 81的结构、功能 ,以及各种优良而有用的特性。通过在随钻测井仪器中的成功应用 ,表明AT4 5D0 81的保护机制确实实用、有效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其极低的功耗、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简单易用的特点 ,使得AT4 5D0 8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第二代涡识别方法在混流泵内部流场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机械内部涡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流体机械的内流场及外性能,速度、压力等传统方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流场真实的流动情况,而涡识别方法可以表征混流泵内部涡结构,识别涡的大小、位置和演变规律。采用大涡模拟对混流泵内部流场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由此获得不同涡识别方法(涡量、螺旋度方法、λ2准则和Q准则)在混流泵内流场中识别出的涡结构。结果表明:与涡量准则法相比,采用第二代涡识别方法更能获得详细的混流泵内部的涡结构。其中,Q准则能剔除绝大部分的剪切层影响,较其他涡识别方法更好地捕捉混流泵内部的涡结构,显示的涡大小更加精确。通过Q准则的识别,提取了混流泵叶轮流道内规则的通道涡,此类型涡结构均匀分布在各个流道,叶片叶顶泄漏涡结构清晰,摆脱了壁面剪切层的干扰;导叶叶片靠近轮毂处同样获取了规则的通道涡,通道涡均匀的分布在各个流道内,叶片尾缘脱落涡摆脱了壁面剪切层的干扰,可以看到清晰的涡结构。Q准则在第二代涡识别方法中脱颖而出,更适用于混流泵内流场的涡识别,在涡结构以及涡大小的显示方面都具有优势,可用于旋转机械内流场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复折弯校直属于剧烈塑性变形工艺之一,通过折弯和之后的校直在材料内部产生剪切变形,细化材料组织.介绍了反复折弯校直工艺的原理、方法及反复折弯校直变形分布特征、微观组织及材料力学性能,并提出了反复折弯校直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温变形工艺参数对双相钢拼焊板宏观力学性能及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在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对DP590双相钢拼焊板进行温拉伸试验和微观组织观察,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材料温成形过程的综合影响统一为Zener-Hollomon(Z)参数来研究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Z参数的降低,材料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应变曲线越低,断后延伸率逐渐提高,平均晶粒尺寸有长大的趋势.本研究对于通过Z参数优化DP590双相钢拼焊板温变形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后的回弹问题是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温成形技术可显著改善高强钢的成形性.以-U形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成形温度及压边力,对DP590双相高强度钢在温成形工艺下的回弹和由其引起的扭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和压边力的增加,制件的回弹逐渐减小,但温度的改变对于扭曲无较大影响,压边力的增大可改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7.
双流道泵内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及粒子图像测速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双流道泵内部的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滑移网格技术、 湍流模型计算了一双流道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并将计算结果与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 PIV)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所得双流道泵内部流场符合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一般规律,且与PIV实测结果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由于双流道泵结构特殊,其进口处的流动状态与普通叶轮相差较大,出口处的流动状态与普通叶轮类似;叶轮进口处,流体基本沿流道吸力面流动,流道工作面上的相对速度很小,存在严重的脱流和旋涡;叶轮出口处,压力面和吸力面的速度趋于相等,射流—尾迹现象并不明显;由于叶轮—蜗壳动静干涉,两个叶轮流道内的静压分布有所不同;同一流道内,静压随着半径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压力面侧静压大于吸力面侧;蜗壳流道内静压随半径增大,最大静压值在隔舌处。此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双流道泵内非定常流动图画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双流道泵设计方法,同时也可为其他类型泵的内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端子件级进模冲裁时发生的偏摆现象会严重影响制件质量。建立了级进模多步冲裁数值模型,针对冲裁过程中端子件水平和竖直两正交方向上的应力情况进行研究,得到相应的应力变化曲线。针对端子件翻转和偏移两种不同偏摆形式下内部材料的流动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冲裁过程中的应力的变化,指出了其内部的材料流动规律。基于上述分析可得,端子件发生偏摆的主要原因是多步冲裁时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发生流动情况,为进一步控制端子件偏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双相钢拼焊板温拉伸流变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MT52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B340/590DP双相钢母材及拼焊板进行温拉伸试验,研究母材及拼焊板在变形温度为550~700℃、应变率为0.000 1~0.1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采用等应变法计算获得焊接区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改进后的含软化因子模型分别建立母材和焊接区材料的流变应力模型,并验证流变应力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双相钢母材及拼焊板在温拉伸试验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流变应力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忠富  黄瑞光  陈鹏 《测井技术》2002,26(2):172-175
介绍最新研制的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的测量原理,实现方法,并具体分析电路硬,软件的设计以及元器件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多次模拟运行试验表明,该仪器达到了设计指标,性能良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