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丘勤 《世界建筑导报》2013,28(4):45-49,44
千年古邑金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的抚河中游,因历史上出产金银、有色泽如金的小溪流经而得名,南唐时设金溪场,北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 年)建县,远在唐朝就是江南的冶银重镇;两宋时期是江西陶瓷业重要产地,"先有小陂窑,后有景德镇";明清之际,雕版印书业极盛一时,"籍著中华"300 余年。自古人杰地灵,金溪建县以来共出过2名状元、3名榜眼、242名进士,与程朱理学并重的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元代领修宋辽金三史的危素、明代"医林状元"龚延贤和官至礼部户部尚书的蔡国用、清代著名学者蔡上翔、周工亮生长在这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王安石是金溪的外甥和女婿。因属历史渊源久远深厚的"临川文化"地域,且自古群山阻隔、民风淳厚、宗族血缘观念和文化传承意识厚重,众多规划匠心独运、建筑气势恢宏、环境融贴自然的古村落仍保存完整,有 560 多处古建筑被挂牌保护,在山水田园间遗韵无穷。  相似文献   
2.
2800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地处冀中平原,在周长12公里的古城内,密集着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八个朝代别具特色、形式丰富的古建筑群,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曾吸引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四次探访勘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古城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并拥有常山战鼓、正定高照、正定竹马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元曲早期的创作和演出中心,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物化的历史教科书”、“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相似文献   
3.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聊城,地处山东西部、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因古有聊河、春秋时称聊国得名、境内发观了九座距今6000-7000年的龙山文化城址、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古称“东昌府”的聊城古城、因城池位置和规划布局状若凤凰又称“凤凰城”、开挖于宋代的胭脂湖分为八大湖区,浩荡地把的城池团在中央,有600多年历史的光岳楼雄踞古城中心,自古坚固完整的四方城墙拆毁于1947年.至今登高俯瞰、水路环绕古城的规划仍清晰保留.地灵人杰的古城是伏義氏故里,仅明清两代就出了文科进士290名、状元3名,近代文化名人武训、杨以增、博斯年、李苦禅、季羡林和抗战名将张自忠将军故里,人文气息厚重,古城内完好保留着光岳楼、山陕会馆、宋铁塔、海源阁藏书楼、状元街等古建筑和众多名人文化旧迹、近年修复了古运河旧貌和沿岸仿古建筑,建立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有千年历史的黄田村位于安徽泾县东南部榔桥镇群山环抱之中,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明代始以来自婺源的朱姓为主聚居,繁盛于清代.古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上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在黄山和凤子河、马冲河之间,负阴抱阳,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建成船型布局.现存清代古建筑57处,单体建筑135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均保存完好,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清代建筑艺术、技术之大成,体现了典型的儒商文化和精致的建筑美学.其中笃诚堂别称“洋船屋”,围墙及屋体仿大轮船形状,巧妙利用溪水和山势而筑,外形酷似洋船,内有20栋房屋和敞斤、陪斤、家塾、花园、门房等建筑群体,组合有序,是古民居建筑中的精品代表.  相似文献   
5.
屏南古廊桥     
丘勤 《世界建筑导报》2012,27(3):43-45,42
我不懂建筑,却不知怎的多年迷恋古廊桥、古村落,曾在浙南、闽北、滇西、湘西北、鄂西到处寻访,拍摄过60多座木构古廊桥.那一座座凝聚了古代巧匠智慧的廊桥,横跨溪涧深谷,仪态万方,如一道道彩虹连接着古道与村镇,传递着古老文化和丰厚民俗,寄托着偏远乡民对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向往,令人万般流连.但近十年来耽于公务,很少独自专注的行走了.  相似文献   
6.
云龙县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陲的横断山脉纵谷区,自古以来,20多个民族的人们以聪明才智,在怒江、澜沧江、沘江、关坪河等69多条河流及其支流深切的千流万壑之间,建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从远古的溜索、藤桥、独木桥,到元明清时期的木拱伸臂式廊桥、石拱桥、石墩木廊桥、铁链吊桥,以至近现代的钢混桥、铁板钢衔桥等,留下了一座座交通历史的里程碑。至今,浮、吊、拱、梁四类桥梁共存的60多座古桥,仍横跨于悠悠河山,为崇山峻岭间的乡民沟通天堑,遮避风雨,其种类之繁、建筑形式之多,堪称"古桥梁艺术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黎川县与福建相交的武夷山北麓中段,隐藏着一座气势恢弘、造型独特的船形古宅.这组相传由商人黄徽柔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所建的建筑群,占地10亩,共有3进、9栋、18厅、36天井、72地漏、108间房,由若干套砖木结构、金字梁、斜坡屋顶的“一厅四房”前后贯穿构成主体建筑,每幢之间有天井、廊巷、侧厅连接.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整体建筑布局成船头、前舱、后舱、甲板、船篷的形状,尖尖的船头坐西朝东指北,青山在侧,依水而建,于高处相望恍如巨船乘风破浪.因其地理位置、建筑格局都很特别,并有很多奇特的建筑遗存符号,据专家考证,为清代活跃民间的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洪门”)的江西总舵.目前国内发现了四处同类船屋,均分布在江西抚州辖内,除此处外,临近的广昌县有一座、南城县两座.它们以其极为罕见的建筑形态和“洪门”文化背景,开始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快速碱集料反应试验测长时试件的冷热程度、试件尺寸、试件养护过程中补充 Na OH养护液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并分析和总结了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