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FAST台址岩溶洼地的排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T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是以贵州山区岩溶洼地作为台址的大型工程。该洼地在开挖施工后,在暴雨条件下采用原有的落水洞进行消水,将会产生4.3 m的积水深度,会对工程产生严重影响。通过计算设计建立起的边坡排水沟、消能池、排水隧道等综合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洼地内涝问题。该方法能够为今后在岩溶洼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排水处理提供相关的技术措施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FAST台址区开挖选择弃渣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选渣场的地形地貌、现状条件优劣等进行对比,给出了最终弃渣场的选择方案,以及弃渣场综合利用设计方案。可以给岩溶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军  付君宜  吴斌  王鸿 《重庆建筑》2016,(11):26-28
国家天文台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建设在天然超大型岩溶洼地内的国家大型科学项目。由于该工程所处喀斯特洼地,周边陡崖、峰林环绕,岩堆、危岩及崩塌密布,洼地内无平坦的场地供工程拼装使用,如何防治陡崖崩塌同时解决拼装场地是该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FAST(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于大型岩溶洼地,洼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台址开挖制约因素多并相互交叉影响,技术难度大,岩土治理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该课题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①建立大型岩溶洼地开挖中心多目标多属性优化决策的分析确定方法,求解出性能最佳、造价最低、地质危害最小的开挖中心空间坐标;②针对含有较大粒径的岩堆,基于离散元计算结果,提出岩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山区的岩堆整体补强加固结构;③针对大型岩溶洼地边坡外形特点,分析凸坡、凹坡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望远镜下拉索拉力作用对球冠形边坡稳定性的影响;④针对两处裂隙发育强烈的超高岩质边坡的静动力稳定性进行离散元模拟,根据所揭示出的破坏模式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⑤根据FAST洼地的地貌特征,采用人工泄水隧道与天然岩溶管道流相结合的排泄系统,建立起大型岩溶洼地综合防洪、排水系统,有效地降低地表水、地下水对FAST工程的影响。课题成果在FAST工程中得到全面的成功应用,为射电望远镜国家科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碾压及夯击试验,研究各施工工艺对碳酸盐岩块石填方地基加固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加固方法对碳酸盐岩填方地基有明显效果,采用2遍夯形成4m×4m网格,分别为4 000kN·m与3 000kN·m能级。在强夯不能处理的区域,采用振动碾压进行辅助处理。加固后的地基能够满足上部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6.
振动碾压、冲击碾压通常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目前在碳酸盐岩地区的相关应用研究还较少。结合某地基处理工程,选择振动碾压及冲击碾压施工工艺对碳酸盐岩块石填方地基进行处理研究。通过现场取样、荷载试验、瑞雷波,以及沉降观测等多种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施工工艺对碳酸盐岩块石地基的处理均能够满足上部建筑物的承载力需求,但冲击碾压的效果好于振动碾压。对于块石填料的加固效果检测时建议以沉降检测、取样测试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荷载试验。  相似文献   
7.
某工程地下2层,地上8层,地下室和地上1, 2层为框架结构,地上3层以上为砖混结构。发生火灾后,根据鉴定报告严重烧伤区域的柱混凝土不满足原设计强度要求,需对火灾影响区域的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经采用拆除预制板卸载后再粘贴碳纤维加固梁和外粘型钢加固柱等措施,综合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朱军  付君宜  吴斌  王鸿 《重庆建筑》2016,(10):34-36
国家天文台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建设在天然超大型岩溶洼地内的国家大型科学项目。由于该工程所处喀斯特洼地,周边陡崖、峰林环绕,岩堆、危岩及崩塌密布,洼地内无平坦的场地供工程拼装使用,如何防治陡崖崩塌同时解决拼装场地是该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