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5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跟踪调查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龙型水系水质改善中的功能和效果.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占地面积为41500 m~2,处理水量为2 600 m~3/d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水)和20 000 m~3/d的主湖循环水.一年多的运行表明,该系统与其他生态工程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公园内的龙型水系水质,特别是在奥运期间,在保证了奥运主湖水质良好的同时,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优美的休息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武汉东湖污染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出水中NH+ 4-N、NO- 2 -N和凯氏氮 (KN)浓度均显著降低 ,而NO- 3-N含量有所上升 ;系统最佳运行水力负荷为 80 0mm/d ,超过此负荷后系统净化效果随负荷增加而下降 ;在东湖现有的污染负荷下 ,处理系统仍呈现出继续承载污染量的潜力 ;就基质中KN的分布而言 ,水平方向为下行流池含量高于上行流池 ,垂直方向为上层 >中层 >下层 ,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则为叶片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净化污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比较研究了推流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的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下行流湿地 上行流湿地 推流床湿地对TSS、COD、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下行流湿地 氧化塘对NH4^ —N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氧化塘中的藻类容易导致出水中的TSS增加;上行流湿地有利于对NO3^-—N的去除;推流床湿地对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均比其他组合工艺差,但将其后置可以增加出水的DO含量。  相似文献   
4.
溶解氧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调控与优化湿地内的氧状态分布,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十分重要.为此,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特有的通气管进行氧调控,选择曝气位置、曝气速率,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开始曝气时刻进行正交试验,开展了IVCW氧调控的操作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力依次为: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曝气位置>曝气速率>开始曝气时刻;较佳的操作条件为:曝气位置为下行池底部,曝气速率0.25m3·h-1,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为8h/16 h,开始曝气时刻为进水时刻.另外,TN负荷削减量与供氧量呈显著相关,当供氧量为2 m3·d-1时,IVCW对OCD、TN、TP负荷削减量可分别达到16、1.6、0.20g·m-2·d-1.  相似文献   
5.
在稳定运行三年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中进行了水体中痕量有机物的净化研究。进水为东湖茶港附近的湖水。水流方式为下行流 -上行流 ,进水方式采用间歇式 ,间隔为 8h ,水力负荷为 80 0mm3/(mm2 ·d)。采用C18反相SPE柱富集萃取中试系统的进出水及自来水 ,然后对其进行GC/MS分析 ,结果表明 ,东湖水主要为石油烃污染 ,酞酸酯类污染严重 ,自来水中亦存在痕量有机物的污染。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的出水比进水中痕量有机物的种类及数量均有所减少 ,说明这种系统有助于水体中痕量有机物的去除 ,由于其较少的二次污染 ,有进一步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受污染城市湖泊景观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武汉市月湖地区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示范工程中月湖3号人工湿地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景观化人工湿地技术在受污染城市湖泊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湖泊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介绍了湿地系统工艺、湿地控制模式、设计参数以及湿地景观设计,并对工程投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市江汉大学校区内三角湖湖泊水体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进行修复处理。该工程兼顾水体修复、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的功能,湖泊水质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