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浇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作为一项新工艺、新技术,由于其具有重量轻、刚度大等优点,在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尚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该技术在新华保险大厦这一高层建筑中成功运用的介绍,论述了该技术的一般施工工艺和该技术的施工难点及相应的特殊处理措施,为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答。  相似文献   
2.
索网幕墙预应力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索网幕墙是新兴的一种结构形式,预应力施工是索网幕墙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对几个典型的索网幕墙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形式索网幕墙的预应力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空心楼盖体系是一种新型大跨度结构形式 ,从制作工艺及施工方法上 ,可分为预制先张预应力空心板及现浇后张预应力空心板。前者就是通常所称的SP板 ,具有工厂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的优点。但是 ,大跨度SP板 (跨度可达 18m)在施工及运输时需要必要的大型运输及吊装设备 ,机械运营成本较高 ,且需要必要的施工场地。为充分发挥预应力空心板使用功能的优势 ,降低施工成本 ,现浇预应力空心楼盖的应用日益得到推广。1 设计原则1 1 设计原理空心管材料可选用高强薄壁水泥管、防水纸管或铁皮波纹管。管材应具有一定强度 ,保…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将现浇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应用于其楼板,由于具有重量轻、刚度大、空间效果好等优点,近几年在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近年来在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中采用现浇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技术的工程实践,对这一技术在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1工程概述 本工程是日本一座地上四层的学校建筑,由于改扩建需要,部分预应力连续梁需要拆除,为使剩下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不损失掉,在拆除部分和保留下来的预应力梁之间,采用了一种中间锚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一种开口钢制容器放在要切断的钢绞线处,向钢制容器内注入膨胀剂材料,通过产生的压力达到锚固预应力筋的作用。这种使用膨胀材料中间锚固的方法,曾经用于单根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但对于使用同样方法锚固多根钢绞线束是否可行,以前没有类似的工程经验,为保障安全可靠,在工程使用前对锚固力进行了实验确认。  相似文献   
6.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采用预应力空间钢结构体系。从预应力施工模拟和施工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此项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根据结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特点,推广了此类技术的应用,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体外预应力钢拉索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用预应力钢绞线代替拉索的新方法,并首次应用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展馆工程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结构中.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介绍了该预应力技术的节点构造、防腐处理以及张拉过程等,并结合施工仿真计算和现场监测结果,论证了此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仿真计算结果可直接决定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选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体育馆工程屋面采用空间辐射弦支网壳体系.根据结构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张拉仿真计算,采用多步、多级、循环平缓的张拉方法,保证预应力张拉能同时同步进行,以降低各索的相互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张拉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效益分析.张拉结果分析表明,实测的应力和位移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结构扭转值被有效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屋盖系统达到自平衡.  相似文献   
9.
无粘结预应力在筏型基础中的应用仝为民徐皎钱英欣(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图1筏形基础的受力分析a-荷载对筏基的作用;b-预应力对筏基的作用1.概述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楼盖体系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和扁梁的应用增大了楼层柱网跨度、减轻楼板自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单层单向索网幕墙的受力性能,并给出了最优索截面和初应变的计算公式。考虑了温度荷载和边界刚度对索截面和初应变的影响,得出了不锈钢索和高钒索的索截面快速估算公式,给出了常规索网的初应变合理取值范围,大大减少了有限元软件计算中的试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