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任书斌 《华中建筑》2010,28(6):173-174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学本科教学中传统的理论基础课。虽然有专指委推荐的统一教材,但却很难完美的适应全国上百所建筑院校不同的发展状态和教学目标。而且,即使教材传达的核心设计观念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但采用的案例以及某些教学内容的时代特色仍然不够鲜明,因此,适当的内容增补以及教法上的改善必然成为各院系为适应本校特殊情况的必然之举。烟台大学建筑系因此也进行了必要的教学改革,以努力适应地域以及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建筑现代化的过程相比,中国建筑现代化的道路显得更加的模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混杂状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建筑师一方面要学习了解西方现代建筑的历史和未来走向;另外一方面,要坚持用创新手法解决具体问题,走创新、融合之路,实现中国建筑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任书斌 《华中建筑》2005,23(1):70-71,80
在世界建筑不断探索前进的今天,一些建筑师利用先进的建筑工业技术,在立面形式上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从本质上分析,这些变化决不仅仅是建筑形式单方面的变化,更牵扯到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师的人文精神、符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趋势。中国建筑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些变化,决不能以偏概全,只关注外部形式,不讲究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中国建筑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逐渐融入了世界建筑的大循环,建筑创作思想日趋活跃,追求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析、其中对传统的认识与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有助于中国建筑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迅速演进,给建筑界和建筑教育提出了许多独特的问题,建筑教育面临新一轮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挑战,而目前的中国建筑教育还不能令人满意。作认为,各个建筑院校应该结合自己国家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问题提出创见性的教学方针和教学计划,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思路,着力改革现有弊端,实现建筑教育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倡导适宜技术寻找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书斌 《新建筑》2003,(1):59-61
在当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发挥建筑师的主观创造力对于中国建筑走向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师应该从盲目追随高新技术潮流转到对建筑适宜的关注上来,摈弃浮躁的建筑创作心态,从建筑本体的各个部分寻求中国建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建筑教育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致命建筑师社会责任感不强,这对于一个国家建筑水平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者认为建筑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和社会的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筑是不是艺术,建筑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影响建筑艺术的形式、环境、建筑师主体三个方面去阐述建筑的艺术属性在环境和形式方面的体现,提出建筑艺术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徐新军  任书斌 《山西建筑》2010,36(7):201-201,209
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建筑师创作环境的变化,给合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师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建筑师的困境与出路,以保证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鉴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为主体意愿的多样性,建设时序的差异性,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导致目前我国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出现“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提出一种以“人性化”为最终目的的“整合”设计理念,试图将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整合为“时空”连续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