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不同槽深下的周向槽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由于带槽结构下的转子37失速类型仍是叶尖失速,但是带周向槽结构的主要失速因素是叶尖间隙的泄漏涡,且不同轴向位置的周向槽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同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NUMECA软件和系统的数值模型对某跨音速压气机进行了数值仿真,对三类带周向槽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中讨论最佳槽深应先给定效率损失要求,并且应以研究最佳槽位置的选择为主。对压气机周向槽处理机匣的设计,不一定要设计涉及整个叶片的处理机匣。对于跨音速压气机在叶尖泄漏涡严重的位置优化设计,可提高压气机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利用端壁造型提高轴流压气机转子的性能,以亚声速轴流压气机独立转子为对象,将转子等熵效率作为优化目标,对轮毂曲面进行了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对最优结果的流场分析后得出,本文优化后的轮毂壁面在转子吸力面尾缘处低速流区明显缩小,涡流几乎消除,而且降低了局部的逆压差,总体上减弱了尾缘的掺混损失和涡流损失,使得转子等熵效率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3.
以单通道轴流压缩机rotor37为研究对象,合理设计了叶顶小间隙和周向槽,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叶顶小间隙和周向槽耦合作用对轴流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可以在不降低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扩大压缩机的稳定裕度,提高压比.在此基础上,对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适当减小间隙可以有效降低叶顶泄漏流,提高效率.周向浅槽由于增加径向流动,增加了损耗,但是可以改善压比和稳定裕度.两者的耦合作用,可以在不降低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扩大压缩机的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4.
周向槽机匣对压缩机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UMECA软件对某跨音速压缩机形成了一套可靠的数值计算模型.设计了一种周向槽处理机匣,计算表明处理机匣可明显扩大压缩机稳定工作范围,并通过对转子内部流场模拟分析出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模型参考整数阶自适应转速估计存在稳态误差较大、转速估计精度低的问题,结合无传感器技术和分数阶理论的优点,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分数阶自适应转速估计方案。仿真实验表明所提速度调节策略和辨识方案可使矢量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对比整数阶控制,分数阶控制下电机转速跟踪精度提高、范围扩大,电机在转速、转矩和电流等方面的控制性能得到提高,改善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快速性、鲁棒性、稳定性及抗负载突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6根仅配置纵向CFRP预应力筋的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无腹筋梁试件进行了静力和疲劳试验,研究了RPC钢纤维含量、疲劳荷载水平、加载方式等参数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荷载作用下梁试件发生剪切破坏;无论是承受静力荷载还是疲劳荷载的梁试件,都不宜过高估计钢纤维的作用而取消抗剪腹筋;提高钢纤维含量可以显著改善梁试件的疲劳性能,钢纤维含量为3%的CFRP预应力筋RPC无腹筋梁,若RPC的主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的50%,可免于疲劳破坏;经回归分析,给出了试验梁的刚度退化方程及RPC主拉应力与疲劳寿命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便于焊管生产厂家或焊缝缺陷超声检测人员理解和灵活运用焊管焊缝超声检测标准,对国内、外埋弧焊管焊缝超声检测常用标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探头选择、扫查方式和方法、试块、检测灵敏度、缺陷长度测定、缺陷性质判断和质量等级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了各标准之间的差异。指出,在对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应避免不同标准的混用,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缺陷尺寸,采用提高或降低灵敏度的方法对不同标准的不同反射体试块等效代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基于Kinect相机的呼吸运动监测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检测与目标跟踪算法的实时呼吸运动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标记板形状特征利用霍夫圆检测算法进行目标检测,然后基于彩色图像结合Camshift目标跟踪算法实现单个或多个目标的跟踪,依据跟踪的结果获取目标位置的深度信息,并对获取的深度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基于Kinect相机的呼吸运动精准监测软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实时呼吸运动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呼吸运动监测的精度,与现有的基于深度图像获取呼吸运动数据方法相比,在体态偏移状态下数据采集准确度由47.9%提升至94.1%。同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