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对4榀不同支撑形式、不同支撑连接节点螺栓数目的单层单跨梁柱式木框架足尺试件进行水平荷载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得到了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有效刚度曲线和耗能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木框架抗侧强度和支撑杆件强度保证的前提下,提高支撑连接节点螺栓数目,对提高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提出了"强框架弱支撑"的设计思想,建议以螺栓屈服作为第一道防线,节点的塑性发展作为体系耗能的基础,并给出了支撑连接节点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单层网壳上设置控制系统,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如何在结构中合理地布置粘滞阻尼器,从而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无控单层网壳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所有时间增量步两端节点相对位移的绝对值的和较大的杆件所在的区域为粘滞阻尼器的优化布置区域.以单层柱面网壳为例,对比分析了按本文提出的粘滞阻尼器布置准则布置阻尼器与采用其他布置方法对网壳结构减振效果的不同,并讨论了布置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节点位移和极限承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会善寺大雄宝殿柱间斗拱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制作了1∶1的足尺模型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探讨了斗拱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传力机理,得到了斗拱竖向承载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栌斗与头昂、泥道拱交汇处易发生剪切、承载破坏,为斗拱试件的薄弱部位。试验中斗拱试件极限承载力约为383 kN,残余变形约为22.3 mm,展示了斗拱的良好竖向承载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4.
木材是成簇纤维构成的材料,在顺纹方向具有较好的拉压性能,但是在横纹方向上由于木纤维间彼此的牵制作用较弱,导致其力学性能远弱于顺纹方向,在工程设计中一般不考虑木材横纹方向的抗拉强度。为研究木材横纹抗拉力学性能的改善方法,本文设计了42个试件进行受拉试验,其中6个为对照组试件,36个为加固组试件,采用了植入自攻螺钉、碳纤维布包裹、植入顺纹木榫、植入单自攻螺钉加FRP布包裹组合方式4种加固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木构件横纹方向加固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效果和差异,研究各组试件在横纹拉力作用下的失效机制、承载力、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加固后的木构件承载力、刚度、延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裂缝被有效地抑制,其横纹抗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本文结合4种加固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可供工程实践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的连梁结构损伤,实现震后结构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兼具自复位和耗能功能的新型自复位耗能连梁。新型自复位耗能连梁在跨中安装了由形状记忆合金绞线和粘弹性耗能单元并联而成的新型复合自复位阻尼器。以一榀10层双肢剪力墙结构为例,对连梁跨中分别安装该新型自复位阻尼器的联肢剪力墙、粘弹性阻尼器的联肢剪力墙和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的联肢剪力墙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阻尼器对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和耗能都集中在连梁阻尼器上,但新型自复位连梁阻尼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要优于粘弹性阻尼器,新型复合连梁阻尼器在地震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自复位及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目前动力弹塑性分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将其应用到网壳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通过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有着较高的计算精度,能精确模拟出强震下网壳结构杆件的塑性不均匀开展.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杆件塑性不均匀开展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对结构动态承载力有较大削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