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青岛地区风化岩地基全长黏结抗浮锚杆的现场受力测试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岩石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特性,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锚杆位移与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根岩石抗浮锚杆均产生拔出破坏,极限抗拔承载力约为310k N,满足工程需要。荷载的传递深度主要集中在2.0m以内,与有限元模拟的结果较为吻合。荷载达到极限抗拔承载力时,锚固长度增加,其相应的上拔力会随之增大。抗浮锚杆的承载力受基岩的风化程度影响较大,中风化花岗岩中的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约为强风化花岗岩中抗浮锚杆极限承载力的2倍。单根锚杆受群锚作用的影响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会降低1/3。  相似文献   
2.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复合材料因其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构)筑物地抗浮工程中,但弯折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为研究弯曲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的力学特性,本文基于8根表面黏砂型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和8根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现场足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了直锚、弯曲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在混凝土底板中的锚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弯曲处理不利于提高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极限承载力,且弯折长度越长,极限承载力降低幅度越大,但可以有效限制锚杆在底板中的位移,且弯折长度越长,位移限制效果越明显。增加锚固长度可以提高抗浮锚杆的极限承载力且有效限制其位移。通过引入抗浮锚杆弯曲处理影响系数讨论了弯曲处理对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锚固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建筑物混凝土底板的锚固效果关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深入探究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锚固性能,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足尺锚杆对拉试验装置对不同锚固形式的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进行抗拔试验,测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及杆体与混凝土间相对滑移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应力分散锚具锚固的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外锚固段锚固效率均在80%以上,与混凝土间滑移量均大于裸筋直锚试件,证实该新型应力分散锚具可有效提升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外锚固效果。在双曲线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描述GFRP复合材料抗浮锚杆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上升段本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杆体直径及锚固长度对锚杆杆体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与本次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岩土锚固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锚杆作为其核心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锚杆与传统钢筋锚杆相比,具有更加出色的抗拉强度、不易锈蚀和介电性好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工程成本,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对GFRP锚杆的发展历史、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相关研究进程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了GFRP锚杆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GFRP锚杆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10根GFRP抗浮锚杆进行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了风化岩地基中GFRP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发生滑移破坏的锚杆杆体、锚固体荷载-位移差曲线高于同型号发生断裂破坏的锚杆;锚固长度接近临界锚固长度的试验锚杆荷载-位移差曲线上升较平稳;增加杆体直径有助于提高锚杆承载能力、限制杆体位移并且降低杆体、锚固体的位移差。此外,杆体横截面轴应力沿锚固深度呈"反S型"分布,由孔口沿锚固深度方向递减;锚杆轴向界面剪应力沿锚固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剪应力在锚固体内按斜向上方向由第一界面传递至第二界面。最后,利用剪应力分布简化模型求得杆体、锚固体位移差与发生滑移破坏的锚杆试验结果较为一致,可为GFRP锚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基于荷载传递理论及Kelvin位移解,推导得出理想条件下GFRP抗浮锚杆杆体与锚固体的剪应力、轴力沿锚固深度的分布函数,并通过对2根同型号GFRP抗浮锚杆的拉拔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锚杆杆体轴力及剪应力分布曲线与理论值形式相似,证明提出理论方法应用于求解GFRP锚杆杆体荷载分布函数的可行性。但由于锚固体成型后的不均匀性及杆体的脱黏效应,导致试验剪应力值低于理论值且实际曲线主要分布范围较深,同时造成轴力下降较慢,消失深度较深的现象。通过固定脱黏长度下的平均剪应力衰减法及下移弹性段起点的方法对理想条件下的杆体剪应力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并利用杆体轴力分布与剪应力分布之间的函数关系,对理想条件下的轴力分布函数进行修正,修正后剪应力及轴力分布曲线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大容量机组跳闸后经常需要进行极热态启动。介绍了在单机运行无临机汽源的情况下实现极热态启动的操作要点,以及在启动过程中发生高旁故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极热态启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缩短了启动时间,提高了机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