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红旗岭矿区3号岩体由辉长岩相、辉岩相组成,矿体产于辉岩相中.岩体镁铁比值(m/f)为1.27 ~4.93,平均值为3.54,属铁质超基性岩.岩体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为-1.7‰~+0.3‰,平均值为-0.68‰,与陨石硫同位素组成一致.其岩体岩相组成、赋矿岩石和矿物成分、岩石化学、主成矿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矿区内1号、7号、2号、9号等含矿岩体具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性,反映了矿区内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岩浆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在金矿勘查过程中钻探的控制效果不佳,与坑道见矿情况偏差很大,甚至导致丢矿、漏矿情况的发生,这就是庞绪成博士提出的“测不准”现象.文章就江沿金矿的“白眼”现象即钻孔不见矿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金的矿化不均匀,代表性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含金硫化物硬度小,在钻探过程中容易磨碎而被泥浆带出钻孔,导致严重贫化造成的.因此,在勘查中应注意方法的选择和工程的施工管理,慎用以钻代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