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蓉  吕昀 《四川建筑》2003,23(6):17-18
多义性非功能空间是计划空间,是对功能空间效能的补充和完善。高校教学中心区多义性非功能空间,是大学生活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多样化个性特征的重要元素。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适宜的空间形态,引导人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2.
吕昀  宋韩 《中外建筑》2008,(7):71-7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空前繁荣。在各种流派与风格百家争呜之际,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城市色彩缺乏整体规划,色彩混乱无序,城市色彩个性不鲜明就是其中较为突出者。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为使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少走弯路,我国城市建设就必须补上“城市色彩设计”这一课。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色彩设计的必要性及一般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吕昀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7,25(6):91-92
对城市人行地道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设计对策,指出人行地道的设计应作为城市空间节点的组成部分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吕昀  王蓉 《四川建筑》2003,23(2):13-14
通过分析束缚住宅设计中不合理的制约因素,提出住宅设计应遵循建筑设计的共性原则,打破“平均化”思维定式和经济制约观念,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及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文明于世的艺术中,建筑的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通过对建筑色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通彻地理解建筑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古老的民族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建筑色彩变得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我们的城市色彩变得杂乱、缺乏和谐。此时我们更需要在探索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借鉴优秀的建筑色彩设计方法。让建筑色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民族文化,回归和谐。  相似文献   
6.
吕昀  袁敏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8,26(10):146-147
滨水步道是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线性空间元素,其空间节点的设置与营造是滨水区域中城市设计的关键点。该文以城市滨水步道上的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空间环境结构出发,分析并归纳节点空间的典型元素,概括空间节点的设置,总结空间节点的营造原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历史文化谱系的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左煜  吕昀 《山西建筑》2007,33(25):34-35
对我国经济适用住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经济适用住宅设计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经济适用住宅设计应该紧扣“经济适用”、确保“舒适方便”、做到“功能齐全”的观点,以完善经济适用房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节点更新概念的阐述,主要以北京菊儿胡同和上海新天地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城市节点更新方式、功能转换以及如何顺应城市肌理和文脉,指出城市节点更新要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城市节点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具体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吕昀  谢珊珊 《山西建筑》2009,35(4):23-23
针对新城市的建设不断地冲击着旧城镇的传统环境的现状,对旧城镇中所形成的传统人文色彩进行了分析,从人文色彩的历史形成以及城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定位人文色彩的重要性,从而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