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的两类适用于白水泥的早强剂,能在不降低胶砂标准流动度的条件下,使白水泥在1、3天内达到GB2015—80规定的3、7天强度值,28天强度仍达到水泥原标号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使325号白水泥达到425号白水泥的强度指标,但对水泥白度影响甚小,初凝可延缓1小时左右且可调节。  相似文献   
2.
周祥家  金左培 《化学建材》1993,9(3):126-128
减水剂又称塑化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相同的工作性下,减少单位用水量。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可在保持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地降低水灰比,或在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抗冻、抗渗、收缩等一系列性能。掺减水剂后,混凝土的减水率一般为10%左右,但若掺高效减水剂,则减水率可高达20~30%。为了区别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又称为超塑化剂。  相似文献   
3.
引气剂是一种使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从而改善薪拌混凝土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调凝剂则是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的外加剂。1.引气剂的应用技术1.1 引气剂分类与引气剂成份引气剂根据水溶液的电离性质,可分为阴离子系、非离子系、阳离子系三大类。实际上,主要应用的引气剂都是阴离子型,即松香类引气剂。其制备方法是用碱将松香皂化,所以主要成份是皂化松香的产物。1.2 引气剂的作用与应用目的引气剂能使混凝土引进大量微小且独立的气泡,这些球形气泡象滚珠一般起着润滑作用,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一般来说,当引气量控制适量时,掺引气剂的混凝土减水率可达7%~9%,同时减轻了离析与浮浆现象。减少浮浆,可防止粗骨料颗粒和预埋钢筋下面形成空洞,避免浆体与软弱  相似文献   
4.
周祥家  金左培 《化学建材》1993,9(6):262-263,275
1.普通减水剂1.1 对新拌混凝土性质的影响(1)在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5%以内,坍落度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若超过0.5%,其坍落度增加的幅度明显下降。典型的例子为木钙。与高效减水剂相比,普通减水剂在常用掺量下,当配合比和用水量不变时,坍落度能增大1~2倍或以上,而掺高效减水剂者一般可增加3倍以上。(2)由于普通减水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改善,在保持一定坍落度的情况下,就可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因此,在保持一定坍落度的情况下,加入减水剂可使拌合物用水量减少。不同的减水剂减水效果不一样,但一般小于15%。如糖蜜减水剂的减水率为5%~8%,纸浆废液为8%~10%,木钙为10%~12%。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早强型、早强减水型、高效减水型混凝土外加剂对~#325、~#425白色硅酸盐水泥的增强效果,重点讨论了对早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构分析用的C_4A_3单矿物纯度要求高,但在烧成该矿物时,由于石膏的挥发,仅用生料组分的摩尔此是不会获得成功的。若采用正交法进行配料设计和烧成工艺参数试验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烧制纯的C_4A_3S单矿物的最佳重量配比和工艺参数是:CaSO_42H_2O 37.0657克;CaCO_344.0564克;At(OH)_376.6921克;烧成温度1320℃,保温1小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C_3S、β-C_2S、C_3A和C_4AF表面上的水化反应。水在四种单矿物表面上有两种吸附态——分子态和离子态。也即,这些单矿物对水有两类活性中心。对C_3S,在分子态的活性中心上可能生成C—S—H,在离子态的活性中心上可能生成C—H。在C_3A、C_3S、C_4AF和β-C_2S上的相对活性中心数分别为:100,97.7,69.9和2.2。同时得到了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程序升湿脱附(TPD)技术研究C3S、β-C2S、C3A和C4AF表面上的水化反应。水在四种单矿物表面上有两种吸附态——分子卷和离子态.也即,这些单矿物对水有两类活性中心.对C3S,在分子态的活性中心上可能生成C-S-H.在离子态的活性中心上可能生成C-H.在C3A、C3S、C4AF和β-CS上的相对活性中心数分别为:100,97.7,69.9和2.2,同时得到了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1.混凝土外加剂概述1.1 混凝土外加剂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硅酸盐水泥作为近代胶凝材料,在150年前已投入工业生产,后来以水泥为基材的砂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相继广泛使用,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合成的胶凝材料问世之前,以天然的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已在使用外加剂进行改性。公元前,在当时的胶凝材料石灰里就有混入猪油的迹象。在罗马时代,也曾经把牛血、牛油、牛奶和尿之类的东西掺在火山灰里。我国秦代修建万里长城时曾掺用过糯米汁,宋朝建筑和州城时曾采用糯米石灰。  相似文献   
10.
金左培  周祥家 《化学建材》1993,9(5):216-218
其它外加剂包括防冻剂、早强剂、膨胀剂、阻锈剂、防水剂等。1.防冻剂1.1 主要作用防冻剂是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强度的外加剂。其主要作用为:(1)利用能降低冰点的物质,使水泥在负温下仍能继续水化;(2)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抵抗冰冻产生的膨胀应力;(3)减少拌合物用水量;(4)改变水的结冰状态;(5)在混凝土中引入少量空气,减缓冰胀应力,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1.2 应用目的在寒冷地区浇筑混凝土,受气候影响很大。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