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邻苯二甲酸酯鼓泡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课题测试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鼓泡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速率常数(kb)与其烷基链长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kb=0.0009x^2-0.019x 0.1123,相关系数r=0.9906;浓度超过500mg/L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可抑制自身的生物降解;中间产物邻苯二甲酸浓度超过50mg/L时,也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生物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解法深度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元电极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生化-混凝出水进行电解处理,研究了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电解反应过程中COD的降解符合三级反应动力学,其t时刻的出水浓度为:Ct=(2kt+C0^-2)^-0.5;电流、pH值、电解时间、氯离子浓度、进水COD浓度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大,而极间距、温度和极水比则影响较小。此外,考察了该电极对氮化合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解过程中亚硝态氮很快被氧化成硝态氮,之后氨氮转化为氮气,总氮基本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从驯化的污泥中分离得到菌株1和菌株2,对4种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获得了其降解速率常数(kb)、米氏常数(Km)和最大速率常数(vmax)。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菌株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生物降解的kb、Km、vmax分别为:0 154h-1、484 1mg·L-1和95 2mg·L-1·h-1;0 0079h-1、5752 7mg·L-1和48 8mg·L-1·h-1,DMP降解能力明显好于DnBP。菌株2对邻苯二甲酸二庚酯(Di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降解的kb、Km、vmax分别为0 0224h-1、715 4mg·L-1和23 0mg·L-1·h-1;0 0227h-1、517 2mg·L-1和16 9mg·L-1·h-1,两者降解能力相近。  相似文献   
4.
制革污泥干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制革污泥自然干化过程、传统热干化过程和微波干化过程的研究,了解各种干化方法的干化速度,找出影响污泥干化的主要因素,研发适合温州当地实际的制革污泥干化设备.研究表明,214 g含水率为73.34%的制革污泥用自然干化方法至恒重需18 d,含水率5.36%;165 ℃热干化至恒重需7 h,含水率3.31%;900 W微波干化至恒重需14 min,含水率3.28%,可以给制革污泥微波干化专用设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及实际应用作了初步讨论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碱法造纸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碱法制浆造纸废水。厌氧阶段HRT为5~40d,进水COD为24350-36500mg/L,BOD7790-11400mg/L,COD负荷0.58~4.67g/L.d.COD去除率90.8%~44.49%,BOD去除率89%~52.3%,产气率0.17~0.531/L·d。该工艺对处理pH值高的造纸废水是可行的,可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酞酸酯曝气生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曝气法模拟废水处理实验测试了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曝气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酞酸酯的降解速率常数(kb)与其烷基链长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降解速率常数随着化合物分子烷基链的增加而减小,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与碱基链的长度变化呈曲线关系,并且可以用建立的相关方程。在一定范围内,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随自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某一耐受浓度后,开始减小;低浓度的乳化剂对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基本上无抑制作用,而外加的高浓度的中间体邻苯二甲酸则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解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氨氮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强化电解法处理难降解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效果,采用三元电极电解经生化-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对渗滤液中氨氮的降解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氨氮质量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反应的降解动力学特征.通过改变电流密度、pH、起始NH3-N质量浓度等不同工艺条件,考察电解法对渗滤液的NH3-N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电解反应渗滤液中的NH3-N降解迅速,其降解过程符合拟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拟零级反应速率常数k受电流密度、pH和进水NH3-N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建立了以该三因素为影响因子的k值经验模型,动力学模拟的NH3-N出水值与实际运行的测量值较为接近.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电解法进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后续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站脱硫过程属于多参数、强耦合的持续控制过程,传统方法忽略了加权因子的优化处理,无法精准确定控制参数,导致效率控制精度偏低且耗时较长问题.提出双塔双循环燃煤电站脱硫系统效率模糊控制.将液气比、钙硫化、烟气与脱硫剂接触时间等作为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根据控制规则寻找多个最优化加权因子,确定控制参数,并设置控制量比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