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参与,并应通过规划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生态风险主要研究较大范围区域中各生态系统所承受的风险.区域生态风险细分为土壤、空气、水环境、噪声、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美学等六类.土地利用变化直接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可从区域土地利用视角出发,建立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影响类型和强度之间的经验联系,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指数,综合评价区域生态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影响强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不仅对山东省,而且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市性质论证,发展目标和发展方针的确定,人口规模预测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等方面介绍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状农村建设模式的探讨,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应转变传统的包办代替观念,强调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体,培育农村自身的"造血"机能。结合浙江省云和县大坪村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实践,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同济大学江西灾区重建规划工作队奔赴灾区,在受洪灾严重的波阳、余干两地进行了九个城镇、十个中心村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次规划,既要解决特殊情况下的灾民安置问题,又要本着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灾区的未来出谋划策。本文通过对灾区现状的分析,提出灾后规划的要点,并对迁移的过程与政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特点较为鲜明的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城镇空间质量从城镇体系和城镇内部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构建空间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的城镇化空间质量进行定量评估.文章指出浙江省空间质量情况不均,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空间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浙东沿海地区的空间质量明显高于浙南浙西山区域市.最后提出以都市区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的共生发展策略是未来浙江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按照《城乡规划法》(2007)对“规划区”的规定,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将规划区定位为整个行政区范围。这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次区域规划更多地出现于规划体系中,且作用逐渐增强;二是由于规划局管理幅度的加大,以前散乱的各类规划需要适度整理,当前国内众多城市已经开展的规划管理单元等新的中间层次规划管理平台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上海的房地产业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空前繁荣,但还是处在刚刚发育、不够健全完善的初创阶段,其发展潜力、基础、起点、供求、投资结构、宏观调控……等也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上海的房地产业开发中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晓东  夏南凯 《规划师》2012,28(10):105-10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开发步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实行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建设土地出让金更是成为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化的今天,利益相关者围绕着城市开发中的空间发展权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最直接的结果是政府通  相似文献   
10.
在将城镇化质量分解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空间发展质量、人口发展质量4个子系统后,结合浙江省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构建城镇化质量的指数型评价体系。每个子系统由若干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数构成。指数全面考察城市居民是否真正享有城市生活,以反映真实的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发展的全貌。每个指教包括2-5个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为反映该指数特点的,可以进行统计计算的具体指标。整个体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指数固定、指标灵活。该评价体系适用于对不同等级城镇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以及对城镇内部进行结构性研究。评价结果包括对各城镇的等级排序分析和均衡分析。并对浙江省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选取代表性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评价体系对每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浙江省城镇化质量呈现出极化特征;浙江省普遍存在空间发展质量偏低等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