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校史馆在塑造高校文化氛围、传播校园历史文化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开始得到更多重视。本文在分析了高校校史馆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浙江工业大学校史馆为例,引发了对高校校史馆室内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3.
宗法制度对浙西古村落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广泛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室内空间格局,抑或是营造规格、建筑装饰、室内陈设都无不折射出宗法伦理观念和礼制等级思想的气息。本文以浙西淳安芹川古村落为例,通过村落所透射出的宗法制度观念,对民居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找出文化、人与空间环境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孙以栋  沈卓 《包装世界》2013,(2):80-81,84
宋代文人社会地位之高历代无法企及,这也带动了宋代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其中的居住环境也由以往外向拓展转向内在的开掘,不仅仅是对自然的仿造,更是加入了内心写意的成分,把内心的心灵世界寄托于山水中、寄托于生活中,追求一种情调、一种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一些相关宋画、宋诗词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探讨了在宋代这种社会背景下山水画般闲静、幽雅、文逸的人居环境,以及在这精微细腻的生活环境中所蕴涵的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5.
工作室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工作形式、理论研究形式、考核和奖惩形式等方面,通过项目实践与社会接轨,产学研三位一体,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设计思维,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校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有了更高要求。其中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涉及多部门、多专业领域。为促进城镇化转型,需多层次、跨学科的协同合作,集聚各个环节的创新要素和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新时代下人居环境以人为本、兼顾保护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旧城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然而,我国对于旧城的维系并非持续进行,其出现的公共设施物质性老化与景观风貌衰败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在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旧城改造的问题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以杭州馒头山社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现状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挖掘其潜在的发展价值,并进行探索性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而打造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小镇形态。其在推动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文章以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湖笔小镇"为例,分析善琏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探索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历史经典产业在小镇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以栋 《建筑》2005,(7):90-9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有一套惯用的做法。全过程大致分为科研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施工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空间文化建设是小镇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文章以许村小镇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依托许村地域发展特色,挖掘本土文化,探讨小镇空间文化建设策略,合理规划,构建具有许村特色的建筑与室内空间,实现小镇产业激活、绿色生态、综合治理、人才引进,建设具有江南水乡气质的布艺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