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人因工程学来考虑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通过研究导向标识系统的导引、界面、色彩、高度、照度,基于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基本导向功能,考虑患者心理,最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孙灵丽  史雅琴  徐斌  刘广川 《焊管》2010,33(2):64-69
利用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批次管理功能对石油钢管制造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石油钢管企业在卷板、钢管以及副产品管理中实施批次管理的过程和关键技术。同时针对系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同类企业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中的内焊清渣方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内焊渣清除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布置。实际应用表明,这种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清除内焊渣效果良好,为后续扩径工序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石油天然气输送用大型直缝焊管JCO成型的工艺过程,指出我国对JCO成型技术的掌握尚有不足,特别是在成型关键工艺参数模具压下量的确定时,仍然依靠工人生产经验进行人为调整,不利于生产效率和焊管质量的提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响应面法预测JCO成型模具压下量的计算方法,并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JCO成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采用的大直径直缝埋弧焊管焊缝离线预热工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现有JCOE机组上,根据焊管管径大小,采用中频感应预热设备对焊缝的预热提出2种工艺方案。新的工艺方案特点是焊缝预热和焊接在线同步进行,达到了降低能耗,保持预热温度均匀性,提高焊接设备利用率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K65钢板和钢管的试制,进行了低温夏比冲击试验和落锤撕裂(DWTT)试验,测得K65直缝埋弧焊管的低温韧性。结果显示,本次试制的K65钢管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同时计算得出钢管母材横向剪切面积为50%时低温韧脆转变温度(FATT)为-37℃,并且从母材成分、轧制工艺、组织和焊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试制K65直缝埋弧焊管获得较好低温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生产的X80钢级热轧板卷及制成的螺旋焊管拉伸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制管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升高趋势,且屈服强度增加量大于抗拉强度,屈强比呈升高趋势,伸长率呈降低趋势;成型和静水压试验过程中的形变强化是影响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静水压试验压力和试样尺寸影响形变强化效果,静水压试验压力越高,试样尺寸越接近钢管原始壁厚,则形变强化效果越明显,强度增加量越大。  相似文献   
8.
张占国  方文  孙灵丽  王强  张红 《石油机械》2011,(10):179-182
随着油气井钻探环境的日益苛刻,API螺纹接头在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方面已不能满足某些油气井的使用要求,因此特殊螺纹接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此,介绍了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主要生产厂家和其生产的几种典型的特殊螺纹接头以及特殊螺纹接头的结构形式,可为特殊螺纹接头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我国应尽快开发出结构完整和密封完整的特殊螺纹接头,以满足受拉伸、压缩、弯曲、内压和外压复合载荷以及高扭矩、高腐蚀和高温工况条件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Nb成分X80级管线钢焊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涵  王立柱  常荣玲  孙灵丽  曾志 《焊管》2008,31(3):17-19
通过高Nb Cr、高Nb Mo两种成分钢板的制管试验,从夏比冲击韧性、焊接接头硬度、焊缝化学成分等方面对两种成分钢板的焊接性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Mo元素对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性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其细晶强化作用能有效提高焊缝的强度和韧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Nb成分X80级管线钢焊接工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在DWPI、CNABS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统计分析了基于视觉的车辆防碰撞、避撞、碰撞预警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主要申请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了解了技术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