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跨度多次预应力钢穹网壳设计与张拉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思明  胡瀛珊 《建筑技术》1997,28(3):173-175
攀枝花体育馆采用多次预应力组合式短程线型钢穹网。设计时确定了布索方案,靠拢了预加力值,并制定了张拉工艺。实践证明体系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的大跨度空间承重体系。  相似文献   
2.
尹思明 《钢结构》2003,18(2):1-4
4 杆件与节点设计问题4 1 杆件选择4 1 1 杆件材料结合“超大”特点 ,在网壳杆件选材时千方百计地降低结构自重。因此 ,杆件选择一要轻质高强 ;二要根据力学特性采用不同材质的混合杆件以降低造价。如一般腹杆用Q2 35高频焊管 ;受力大的杆件如弦杆 ,用Q345或Q390甚至Q  相似文献   
3.
某体育馆多次预应力钢网壳屋盖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西昌铁路分局体育活动中心屋盖采用了“四加三卸”加载顺序的多次预应力钢穹网壳新型空间结构。设计时确定了预加应力体系结构的方案,配置了合理的预加力值,制定了可行的张拉工艺。实践证明该结构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新颖的大跨空间承重结构体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3 索穹顶结构的找形分析从结构分析的观点看 ,索穹顶就是索 -杆组合的预应力铰接结构体系 ,属张拉整体结构。从几何构造分析的角度来看 ,结构也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几何刚性 ,即体系内部没有机构位移 ,结构必然稳定 ;另一类为几何柔性 ,体系内部含有机构位移 ,需进行稳定性判定。索穹顶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几何非线性 ,它与索网结构一样 ,其分析包括两个重要阶段 :一是找形 (Form Finding)分析阶段 ,目的是得到自平衡的预应力几何形状 ;二是受力分析阶段 ,目的是求出在外部静、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5] 。索穹顶结构在施加预应力之前 ,其…  相似文献   
5.
超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网壳结构方案分析与经济比较(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思明 《钢结构》2003,18(1):11-15
就超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体型设计、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杆件节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 30 0~ 12 0 0m超大跨度凯威特型网壳的初步方案进行了试设计和经济比较。分析表明 ,立足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 ,为迎接 2 0 0 8年北京奥运 ,建设超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场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钢结构空间结构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赐麟  尹思明 《钢结构》2000,15(3):64-67
2.2预应力网格结构[1,2,5,6] 二次大战后经济建设高潮中得到认同与广泛采用的空间钢网格结构在跨度与规模上都达到空前,如1970年大阪博览会的一座平板网架跨度尺寸75.6m×108m覆盖面积3.15万m2,1973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市"超级穹顶”钢网壳直径达213m可容纳80000余人.在50年代新兴的预应力钢结构学科经过20年的研究与实践,在平面结构体系中已证其科学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在70年代预应力钢构学科进一步发展时,选中了先进的新体系--空间网格钢结构,两者结合衍生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体系.这种空间钢网格结构的传统形式不变,而在其杆系内布置高强预应力拉索或改变支座的初始位置以引入有益预应力.预应力效应导致空间网格结构的用材更省,刚度更好,成为空间钢结构体系中的一朵新葩.  相似文献   
7.
多次预应力钢网壳屋盖结构的设计研究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跨度空间屋盖提出了一种多次预应力钢网壳结构新体系。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设计思想及其原理;用不同模型对网壳进行了静力、动力和整体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实践表明,对大跨、重载的钢同壳结构施加预应力.是改善其受力性能、提高承载能力、增强整体刚度、降低钢材耗量的有效手段和带方向性的新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本文可供设计类似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攀枝花体育馆8支点多次预应力穹顶钢网壳屋盖的设计构思、结构形式、内力分析、稳定计算及施工方案要点。对预应力技术推广于大跨度钢网壳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2.2预应力网格结构[1,2,5,6] 二次大战后经济建设高潮中得到认同与广泛采用的空间钢网格结构在跨度与规模上都达到空前,如1970年大阪博览会的一座平板网架跨度尺寸75.6m×108 m覆盖面积3.15万m2, 1973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市“超级穹顶”  相似文献   
10.
索穹顶结构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索穹顶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 ,按索穹顶结构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重点论述了索穹顶结构在找形分析和受力分析方面的理论、方法和进展。简要介绍了索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 ,并对我国索穹顶结构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