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供水管网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以管网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小、管网水力可靠性和管网熵值可靠性最大为目标的供水管网优化模型.结合模型的特点,在基本混合蛙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两点改进措施,并将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用于供水管网优化模型的求解.最后通过天津市规划供水管网的实例,验证了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能够用于求解大规模管网优化问题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水管网的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灭火效果。对算例的工况模拟表明,直接按照规范条文规定的配水管控制喷头的最多个数或按照单一的标准确定管径有可能造成系统设计缺陷;设计时应结合计算,将配水管网下游管径适当放大。调整管径后进行工况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思路可以避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高压、改善系统的喷水均匀性,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在火灾时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模拟的供水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到一天内用户用水量的变化,而且考虑到管网组件故障的随机性,并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各个节点和供水管网系统的可靠度分别进行计算,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供水管网系统的可靠程度.模型的实例应用结果也证明了其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输配水系统水质脆弱性的量化评估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余氯、水龄两项水质指标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并基于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和管网水力水质模拟分别对各个节点和整个系统的脆弱性指标值进行计算。将模型应用到一个实际管网的水质脆弱性评估中,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所建模型可为供水企业决策系统中高风险区域的维护提供理论支持,提高了输配水系统的水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事故状态下供水管网的拓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供水管网发生类似于爆管或水质污染等事故时,通过拓扑分析快速找到并关闭相应阀门以孤立事故源进而开展事故抢修是非常必要的。结合事故发生时管网的拓扑结构特点,以图论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事故状态下供水管网拓扑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找到距离事故源最近的阀门,然后通过剔除冗余阀门而确定最优关阀方案及关阀后的事故影响区域,最后调整管网水力模型以适应关阀后管网需水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供水管网事故时的关阀调度,还可用于供水系统污染控制分析以及供水管网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6.
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对洪峰的削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这两种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雨洪控制效果,对二者的产汇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InfoWorks CS软件建立了天津某大学生活区的雨水系统排洪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频率、两种排洪模式下二者对城市雨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屋面与绿地各自排洪(屋顶径流不接入绿地)时,将不透水平屋面改为绿色屋顶、平式绿地改为下凹式绿地后,洪峰流量的降低幅度高达41.1%,径流系数降低至0.279,降低幅度高达49.9%,峰现时刻有效延迟,显著降低了城市化开发对水文效应的影响;当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绿色屋顶径流接入下凹式绿地)时,与二者各自排洪相比,削峰和滞留效果更加显著,且随着降雨频率的增大,串联的优势越加明显。可见,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使用能更大限度发挥这两种LID措施的削峰效应,实现低影响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管线经济计算长度为权值,建立基于城市路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模型,采用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策略的Dijkstra算法进行跨区输水干管定线优化.以管网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拉格朗日条件极值理论,得到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各种规格管径的界限流量,并据此确定了各水厂的出厂干管管径.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手机媒介中的新型社交软件,一经问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使用。微信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很多时效性功能。微信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等特点为企业的营销打开了一条别开生面的道路。笔者通过对微信的基本功能展开分析,分析其在企业营销活动时所起到的作用,为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地利用好微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