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2篇
无线电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古代各朝的都城及皇帝的宫殿均以南北中轴对称为主,而成都的城市布局却有两条轴线,略述这个特例的自然、历史成因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2.
3.
成书于西晋的《三国志》,因其史实严谨,文笔流畅,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合称“四史”,一千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在日本和东南亚汉文化圈内,又开始出现研究《三国志》的热潮,不少学者曾多次提出要到《三国志》作者的故乡参观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据考,《三国志》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生于巴西安汉(即今四川省南充市)。少时从师同郡谯周。博学多才。东汉末,为观阁令史。因不肯阿附宦官黄皓,多次遭到谴黜。入西晋后,得张华器重,举为孝廉,任佐著作郎。晋武帝太史十年(公元274年),编成《蜀相诸葛亮集》进奏,升为著作郎,迁治书侍  相似文献   
4.
庄裕光 《四川建筑》2004,24(3):30-32
四川省委、省政府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决定为牧民建设定居新村。红原县瓦切乡被选为第一个试点。规划建设四个村共120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藏民生活习俗和家庭人口的多少,设计了六种户型供牧民选用。新村内建设有幼儿园、小学、医务所、邮电及商业服务网点,还建有为生产服务的兽医、检疫等机构。新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藏民喜爱的歌桩坪与赛马场。现代文明的中心广场与历史悠久藏族塔林互为对景,凭添了令人遐想的人文景观。建成后,受到各界好评,并已成为九寨旅游环线上的一个观光点。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川西北地区的藏族同胞,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得儿童就学困难,老人生病往往因延误治疗而留下后患,因此牧民早有定居的愿望.四川省委省政府顺应民心,即时组织有关部门支援牧区,进行牧民新村建设,首选红原县瓦切乡作试点.新村现已陆续建成,牧民及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并已成为九寨旋游环线上的一个新景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裕光 《建筑学报》2004,(12):69-71
第八次中德建筑研讨会2004年9月中旬在德国弗莱堡市召开,会议主题是城镇及社区规划中的传统、生态及创新。本文记录了作者参会期间,就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间的关系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旧城扩建或改造中,不同时代的建筑该怎样处理?探索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发展史将给我们以启迪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建筑师们公认的杰作,也是各国旅行家们所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庄裕光 《四川建筑》2000,20(1):10-11
广场的历史,可上溯至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中的帕特隆神殿门前的集散空间,是城市广场最早的形态。这以后,凡教堂门前,大都设置有较开阔地段,作为进出教堂的集散地。 最早有计划的设计广场,当推古罗马的庞培城,该城虽然被突然暴发的火山灰所掩殁,但从后世清理出来的城市布局来看,该城的城市广场,已是经过建筑师规划师周密思考过的。市中心广场位于城市西南部,平面呈矩形,短边30m,长边约195m,面积约0.6公顷。广场三面围有一圈划一的柱廊,造型完整。柱廊外,有序的布置了议会厅、帝王专用神庙、城市守护神神庙、朱比…  相似文献   
9.
10.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全国第六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经过三天的交流、讨论和考察,完成了会议预期的目的。此次会议,至论文截稿时,共收到论文79篇,其中“建筑文化理论”45篇,“地域建筑文化”20篇,“建筑创作实践”10篇,“建筑文化与教育”4篇。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8月23日开幕时,一些学者还带来文稿或专著送大会交流。实际参会的论文已超过100篇。《华中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