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廖艳林 《中华建设》2014,(6):120-121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但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工程施工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最重要的一环,工程质量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成败。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好施工成本是建筑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控制能够有效规范建筑企业的施工行为,让其既不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不会一味地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而增加项目成本开支。从质量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也是建筑企业获得双丰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光纤端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利用二维胶体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的可转移性,结合溅射沉积,在光纤端面上获得了金纳米阵列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单个纳米颗粒具有半球壳结构,阵列结构呈现六角密堆积排列;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具有明显的LSPR效应,改变溅射时间可实现对LSPR峰位从可见至近红外的调控,且金纳米半球壳直径改变时其LSPR峰位调控规律相似,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光纤器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艳林  刘晔  曹杰  张兴坊  毛庆和 《中国激光》2012,39(7):715002-219
报道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近红外拉曼光谱探测系统。该系统采用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通过提高激发光源的输出背景抑制比,抑制激发光光纤传输产生的光纤拉曼信号,采用光纤型波分复用器滤除剩余激发光,利用光子计数模式的铟镓砷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器代替昂贵的近红外光电倍增管或近红外电荷耦合器件,实现了对4-胺苯并噻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检测。该近红外光纤型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小型化、成本低廉以及远程检测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国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尽可能降低地基的沉降对建筑室内空间稳定性的安全隐患,增强软地基的固结度,使之符合住宅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在施工初期就常常需要对工程进行人工软基处理。本文结合住宅建筑软基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的特点,尝试对软地基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展开探讨,以期提高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的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物空间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组合锥型光纤表面增强拉曼(SERS)探针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与优化。通过建立描述消逝波激发组合锥光纤探针表面纳米颗粒的激发光衰减系数模型,结合激发光经渐变锥段的全反射传输、探针平直段与激发光纤间的模式匹配原理,给出了组合锥型光纤SERS探针的结构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利用该设计与优化方法,在给定的光纤和纳米颗粒结构以及周围环境和激发光功率下,进行了光纤SERS探针结构参数的模拟设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线追迹法,研究了典型光纤拉曼探头在纳米结构损伤限制下收集到的SERS功率与样品位置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焦距构成的同轴等光程光纤拉曼探头,在给定的纳米结构损伤阈值激发光功率密度下,样品偏离焦平面反而会使探头收集到的SERS功率增加,相比于样品远离探头方向偏离焦平面,靠近探头方向偏离焦平面时收集到的SERS功率更高。此外,收集光纤芯径越大,探头所收集的SERS功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金纳米球壳结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调谐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理论研究了金纳米球壳结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固定内径的球壳结构,利用杂化效应使得球壳结构可通过改变其厚度实现LSPR峰位的调控,并可保持较窄的谱宽;而对于不同内径的球壳,在LSPR调控过程中,随壳层厚度与球壳内半径比值的减小,吸收光谱在消光光谱中所占比例增大。不仅如此,利用杂化效应进行偶极峰位调控时所能获得的峰位调控范围与球壳内径有关,内径越大,所能获得的偶极峰位调控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8.
廖艳林 《建筑知识》2014,(4):480-480,482
受地质条件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尽可能降低地基沉降刘建筑物稳定性的安全隐患,增强软地基的固结度,使之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在施工初期常常需要对工程进行人工软基处理。本文结合软基工程施工特点,尝试对软地基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展开探讨,以期对提高工程质量、保护建筑物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