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园作为一个整体,如同城市一样有着它的特色、它的文化、它的故事,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老校园.本文通过对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大楼中空间传承的分析,试图寻找建筑空间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的方法,从而对更多校园中新建筑的空间传承的营造进行探讨,乃至对整个城市中新建筑的空间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云南丽江西林瓦村纳西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其选址生聚、街道脉络、院落秩序、建筑造型、细部涵义诸方面对于生态之美、形式之美、生活之美的积极作用,提出院落组织的逻辑有序,因势相宜是纳西聚落之美的核心,是进一步研究和发扬的岀发点.  相似文献   
3.
4.
东莞国贸中心T3塔楼核心筒外标准层楼板为空心楼盖结构体系,空心箱体排布紧密,且上下板较薄、配筋较多,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通过收缩试验及静载试验研究混凝土收缩性能及楼板裂缝开展情况,由试验结果可知楼板挠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依据试验结果总结收缩规律。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榫卯的当代传承为导向,在综合分析圆榫圆卯特点以及梳理圆榫圆卯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对"机械臂平台"数控制作圆榫圆卯的特点、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实物模型制作以接近真实呈现的方法,从构造、材料和构架三个方面对圆榫圆卯木构架的优化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期推动建筑用榫卯制作的数字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当代的创新实践发展.研究从数控制作层面对榫卯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从装配式建造层面对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蛮楼类木构架为丽江纳西传统民居木构架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的营造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构造合理,适用性强等特点。研究其营造技术对丽江纳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实地调研、访谈和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对蛮楼类木构架营造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住区景观空间是城市景观空间的子系统,是城市中与居民关系关系最为密切的景观空间。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当代城市住区中景观空间形态的类型与特征,并对其表现形式和现存问题进行了解读,探讨了住区景观空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榫卯的当代传承为导向,在综合分析圆榫圆卯特点以及梳理圆榫圆卯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对“机械臂平台”数控制作圆榫圆卯的特点、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实物模型制作以接近真实呈现的方法,从构造、材料和构架三个方面对圆榫圆卯木构架的优化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期推动建筑用榫卯制作的数字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当代的创新实践发展。研究从数控制作层面对榫卯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从装配式建造层面对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琪  贾东 《山西建筑》2010,36(33):15-17
阐述了京西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以及京西文化影响下石景山景观构建的原则,在景观构建的过程中提出了依托京西文化进行景观轴线构建的方法,探索了城市景观构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传统意义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0.
彭博  贾东 《山西建筑》2010,36(32):3-4
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毓秀园改造进行调研,分析了其对校园规划诸要素的影响,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加以分析,从而明确毓秀园改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