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电吉林热电厂4号机组18、19级隔板汽蚀现象严重,采用修复后热喷涂的技术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U型钢支架和锚索协同支护系统中锚索的合理间距,分别建立了U型钢支架以及U型钢支架和锚索协同支护的力学模型,采用力法原理对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了棚索协同支护系统中锚索的间距。计算结果表明:棚索协同支护锚索的间距与侧压力系数、巷道的断面尺寸和埋深有关。建立了松散煤体侧压力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对U型钢支架和锚索协同支护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棚索协同支护系统中锚索的合理间距显著地减小了巷道围岩的变形量、塑性区的面积以及U型钢支架的最大弯矩,实现了U型棚与围岩之间以及锚索与深部围岩之间的耦合支护。实践表明:采用锚索和工字钢对U型钢支架的各关键部位进行加固,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深立井井壁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指出目前深立井井壁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该方面研究的现状,同时给出了解决的对策。文章明确了挡土墙平面地压公式和重液理论计算公式,在井壁结构设计中的存在问题,指出了表土沉降过程中立井次生地压的存在,井壁破裂的力学机理等内容,最后从改变井壁受力状态角度给出了井壁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宏学 《山西建筑》2008,34(3):102-104
介绍了门式刚架结构的特点、结构形式、失稳形式、稳定问题的类型及其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算例来讨论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对今后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部软岩巷道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增强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支护中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力法原理,建立了U型钢支架的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了U型钢支架危险截面位置的解析解,并计算得出U型钢支架的危险截面位置与支架的截面面积、惯性矩、巷道的断面尺寸和侧压系数有关.最后提出利用锚杆和槽钢对U型钢支架危险截面位置进行锁腿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U型钢支架采用锚杆和槽钢锁腿后,煤巷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125.62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72.36 mm,确保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CO2煤层地质封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可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注气开采过程涉及到温度场(T),多相多成分流场(H)和应力场(M)之间的相互耦合。煤层割理裂隙渗透率是影响CO2地质封存和煤层气开采率的重要参数。煤岩渗透性的关键性因素裂隙张开度同时受控于法向应力和剪胀效应。考虑基质和割理的共同作用,提出基于组合裂隙三向平板简化的各向异性渗透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利用耦合软件TOUGH-FLAC进行求解。模拟结果表明,气体注进采出的孔压作用会引起煤层膨胀或收缩。与孔压,吸附应力/应变以及温度相比,剪胀对裂隙渗透率的影响不明显。在注采过程中,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注入井附近的异向渗透率甚至可达30倍差异。此外,注气初期应适当控压,井口附近的高压损伤将带来不必要的裂隙气体泄漏,导致注气失败。  相似文献   
7.
针对第四纪冲积层底部含水层疏水引发立井次生地压发生与变动的情况,展开次生地压分布规律的研究。通过将底部含水层之上的表土划分成若干薄板单元进行受力与变形的解析分析,揭示立井次生地压与原始地压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距地表距离的增大,立井次生地压显现出趋于稳定值的特征。因为次生地压的分布规律直接关系着作用于外井壁之上的竖向附加力分布规律,因此,研究结果对煤矿立井井壁破裂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深厚表土层中立井井壁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在淮北矿业集团某煤矿的应用及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研究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在煤矿软岩巷道支护中的施工工艺,包括钢纤维混凝土的拌料、喷射过程及施工要点等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梯形金属支架变形的关键部位,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力法原理,建立了梯形金属支架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梯形支架变形关键部位的解析解,分析了不同型号矿工钢支架变形关键部位的强度,讨论了棚柱倾角和岩石内摩擦角对关键部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梯形支架在对称载荷作用下,不同型号矿工钢梯形支架棚梁变形的关键部位均在棚梁跨中截面,与载荷大小、冒落拱底宽以及岩石内摩擦角等因素无关;而棚柱变形的关键部位与巷道断面尺寸、冒落拱底宽、棚柱倾角、岩石内摩擦角等因素有关,棚柱关键部位距巷道底板0.55~0.63 m之间;随着棚柱倾角的增大,棚柱变形的关键部位距离巷道底板越远;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棚柱变形的关键部位越靠近巷道底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自行电站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与特点,分析了现有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产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