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19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道路建设需求。将绿色生态道路理念融入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从路面材料选择、功能植物配置、生态排水三个方面,实现海绵城市道路的优化设计。打造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环境优美、质量优良的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2.
莘庄工业区西区秉持"绿色低碳示范"发展战略,通过制定绿色生态专项规划,明确全生命周期低碳建设目标,创新性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参与建设管理、建造冷热电三联供能源中心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和客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运行节能,确保园区按照绿色低碳的路径进行建设和落实。  相似文献   
3.
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建筑利用中的人均碳排放指标和建筑用能过程碳减排效率对低碳建筑进行评价。指出建筑碳排放实质上是人的碳排放,建筑只是使用者的能耗平台。因此,对建筑碳排放的评价要用强度指标,即建筑使用者人均碳排放指标。而对建筑设备的碳排放评价,是一个投入产出分析过程,即投入隐含碳、间接碳和直接碳,产出避免碳排放量的效率。同时计算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隐含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性评价的能值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准确评估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生态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回顾了能值分析法及其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评价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热发电系统和生物质能利用系统。能值分析可以定量的分析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真实价值,对合理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技术的利用特点,归纳了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三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可能利用途径,分析了这三种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技术的市场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成本变化预测,同时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技术在建筑中的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某商品房为例,简介T/ASC 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热舒适性评价中PMV-PPD(预计平均热感觉满意度)模型与APMV (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评价的模拟流程,并对模拟中运用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热舒适性仿真分析工程案例经验,对现有的热舒适性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行相应的讨论与优化,并归纳与总结热舒适性领域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些成果可为国内健康建筑设计与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应用,避免系统常年运行后由于土壤吸放热量不一致导致土壤温度变化,通过对该系统所利用浅层土壤蓄热能资源量进行计算分析,明确了可利用土壤蓄热能资源量估算方法.利用地下埋管换热器热渗耦合数学模型,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冬夏季土壤释吸热量相等即按照可利用土壤蓄热能资源量来设计系统,以及冬夏季土壤释吸热量不相等2种情况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按照可利用资源量来设计系统时全年运行后土壤温度恢复至初温;而当夏季吸热量高于冬季释热量25%时,土壤平均温度升高了032 ℃,有利于下一年冬季运行但不利于下一年夏季运行.进行可利用浅层土壤蓄热能资源量分析,综合全年的冷热释取来设计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容量,有利于保证土壤温度的回归和系统常年高效运行.在实际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设计时,对于夏季负荷占优地区,要综合考虑土壤经过冬季放热及过渡季散失之后夏季可供取出的冷量来估算资源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国内外低碳行动与实践案例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低碳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淀山湖新城的低碳建设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保证淀山湖新城低碳建设技术可行、成本可控、风险有应对,确保了低碳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中国绿色低碳城区的规划建设时宜采取“政府倡导、标准先行、一级开发商率先、二级开发商响应、公众监督”的建设策略;以制定目标为开始,到运营后评估结束的闭环低碳建设模式。本文以崇明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为例,探讨了社区尺度上的区域低碳建设策略和模式,以期为相似社区的低碳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