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慧剑 《四川建材》2009,35(4):134-135
桩的极限荷载确定是关系到设计是否安全和经济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某砖混结构住宅楼桩基础进行了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测试,并进行了分析处理,为该桩基础的施工和验收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有的计算均匀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关系式,如Sudo93、Sudo96、Knoebel公式以及W3公式,加以非均匀条件的考虑,推广到矩形通道工况下,并用计算非均匀加热条件的沸腾长度法和F因子法对其进行修正。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实际运行工况,运用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CARR的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F因子修正后的Sudo系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从而能够较好地预测CARR的CHF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731台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功放单元故障处理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4.
曹慧剑 《中国消防》2012,(18):38-39
9月7日11时19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在贵州境内,地震造成威宁县云贵、石门等10个乡镇和赫章县财神、德卓等6个乡镇受灾,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相似文献   
5.
在子通道雷诺数为6 600、13 200、26 400和39 600下,使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5×5棒束分流型交混翼定位格架下游横向和纵向流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和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的实验结果最大不确定度低于1%的主流平均速度。格架下游二次流结构经历了交混翼脱落涡结构耗散、剪切产生双涡结构、双涡结构向单涡结构的转变及单涡结构沿程衰减过程,横向平均速度和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沿程变化均受涡结构演进影响。格架近场湍流统计量迅速衰减;格架远场湍流统计量缓慢衰减,流动趋于光棒束充分发展流动。横向流动受雷诺数效应和格架交混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核电厂反应堆水力学分析的需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了PHYCA软件。为了进一步评价软件的工程适用性,以自主化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为对象,开展了基于PHYCA软件的反应堆水力学分析,给出了压力容器内主要部件的压降、压力容器内各类旁流量和堆内构件水力载荷,其值与工程设计结果相近,表明PHYCA软件可用于类似核电厂的反应堆水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MW燃煤电厂钒钛系脱硝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燃煤电厂1 000 MW发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使用前和运行25 000 h后的烟气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容(BET)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催化剂失活机制.结果表明: 活性检测375 ℃下运行后催化剂的脱硝效率(46%)和比表面积(40 m2/g)相对于新鲜催化剂(84%,49 m2/g)都有所下降,同时表面的活性钒V5+和化学吸附氧Oα由56%和34%分别下降至46 %和24%,并且有大量盐类沉积及少量活性组分的损失,SEM和XRD的结果表明运行后催化剂表面存在严重烧结现象.因此,催化剂表面的烧结、还原能力的下降、盐类沉积以及活性组分的挥发都与催化剂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催化和非催化动力学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动力学测定痕量铝的分析方法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自然循环U型管蒸汽发生器(UTSG)在一次侧处于自然循环工况下其部分U型管可能会出现倒流现象,这对自然循环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UTSG的U型管的水动力学曲线,获得U型管内发生流动不稳定时的临界压降与管长的关系,并利用系统分析程序RELAP5进行数值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当管长增加时,临界压降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即小型的UTSG的最短U型管先出现倒流,而大型的UTSG最长管先出现倒流。所得结论解释了不同的仿真模拟研究得到的倒流管的分布不同的现象,为UTSG管内倒流及其管空间分布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工程实践中建筑物产生过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叙述了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和内容,提出了“五定”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