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浇筑的早龄期混凝土结构受到地震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间产生相对变形,尤其是预留钢筋随地震作用的甩动,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特性改变。通过终凝初期(12h)混凝土与钢筋受地震作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45g,0.25g,0.15g,0.06g,0.00g)的模拟试验,探讨了钢筋甩动使混凝土表面产生空穴的机理和形态、受振动后钢筋沿锚固长度的应变分布与粘结应力变化关系、早龄期混凝土在受振后粘结应力损失的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空穴的大小与振动力大小相关,且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形态,使有效锚固长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余震作用下早龄期钢筋混凝土握裹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重建过程中余震不断,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受余震作用后钢筋产生甩动、构件出现微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否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是重建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对早龄期钢筋混凝土试件施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振动力后即时进行拉拔试验,分析不同振动力对不同龄期的混凝土钢筋握裹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在12h(初凝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