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3篇
水利工程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用气浮地→厌氧塘→兼性塘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与设计。经运行后测定,出水达到了天津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气浮池采用30%的回流比,提高了处理效率,每天可回收纸板原料8.4~10.8t。  相似文献   
2.
在混凝处理中采用5%的清水回流与PAC+HPAM联合投加相结合的方法,形成高浊度微污染黄河水的处理工艺。应用该技术对高浊度水进行生产性试验,除浊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约提高40%~50%,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率也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出水的致突变活性呈阴性。  相似文献   
3.
服装企业的虚拟化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却不利于供应链的管理。文章通过对我国虚拟服装企业的供应链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虚拟服装企业的管理.提高服装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莉平  方晞  高欣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7):103-105
通过分析某水源地的含水层特征、富水性及水质,探讨了将其作为电厂供水水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水源地的地下水总排泄量为12.05 m^3/s,其水质、水量均能满足要求;适宜的开采方案为陕西开采2.5 m^3/s,山西开采3.0 m^3/s.根据开采放水试验资料推算,自流开采区的自流量为2.41 m^3/s,用泵开采区的可开采量为0.71 m^3/s,总开采量可达3.12 m^3/s;消除山西铁匠铺水源地同时开采的影响,开采量仍可达2.75 m^3/s,其中自流量为2.08 m^3/s.另外,开采地下水对天桥大坝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溧阳南渡桥位于南京至杭州的干线公路上,是1959年底建成的双曲拱桥(净跨为40m),由于当时设计、施工等原因以及两次溧阳地震的影响,致使桥梁病害严重,列为危险桥梁。1980年后,桥址处每昼夜混合交通量已逾6000辆,且大吨位车辆也急剧增多。急需拓宽桥面,提高荷载标准和通行能力。1984年对该桥进行改造。本文主要介绍原桥状况评定、改造工程的设计构思与计算要点、施工概况、荷载试验、经济效益以及新桥的抗震性能分析等等,为软土地基上双曲拱桥的技术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用CSTR原理分析高浊度水的高效絮凝澄清装置,实行清水回流工艺与池前进水管集中加药,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反应时间τ(s)可缩短0.37~0.93倍;产水量可提高1.07~2.72倍;若产水量保持不变,反应器容积可缩小0.37~0.93倍。  相似文献   
7.
气浮池-稳定塘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气浮池-厌氧塘-兼性塘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与设计.经工程投产后测定,出水水质达到了天津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气浮池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和30%的回流比,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工程规模为9770m~3/d,每天可回收纸板原料8.4~10.8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西安地热水的性质,以及工程设计中如何选择管材和水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对高浊度水混凝沉淀中影响浑液面沉速(u)的因素含沙量(c)、PAM投量(P)、颗粒的比表面积(A)、速度梯度(G)、搅拌时间(T),运用π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关系式。并用黄河陕西大荔段泥沙做试验,用多元函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回归公式。用6组沙样检验,其相对误差在1.02%~21%之间。  相似文献   
10.
高浊度水的絮凝沉淀主要是投加聚丙烯酰胺 ( HPAM) ,而投加量、投加方式和良好的絮凝条件都会影响高浊度水浑液面的沉速。对高浊度水絮凝沉淀中影响浑液面沉速 u的因素 ,即含沙量 C、HPAM投加量 P、颗粒的比表面积 A、速度梯度 G和搅拌时间 t,运用 π定理进行分析 ,得出关系式 ,并用黄河陕西大荔段泥沙做试验 ,用多元函数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系数 ,经 4类沙样测试 ,相对误差在 1 .0 2 %~ 2 1 .0 0 %之间。结果可供设计与生产单位求浑液面沉速 u和投药量 P以及沉淀池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