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4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基于连铸生产过程参数,利用大数据挖掘方法,提出了一种获取现场不同参数对结晶器传热单独影响的新方法,即生产参数独立影响(IPI)法。IPI方法包含数据预处理、交叉相关程度计算、主要相关参数检验、数据筛选和独立影响分析等5个环节,以实现从交互相关的连铸参数中找到参数的主要相关参数,从而分析各连铸参数对结晶器传热的独立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拉速、过热度、板坯宽度、结晶器锥度、结晶器总水流量等常规影响因素外,结晶器振动频率、结晶器液位、水口插入深度、塞棒位置以及不同位置吹Ar流量等均对结晶器热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塞棒吹Ar流量、塞棒位置和水口插入深度均对结晶器传热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水口吹Ar流量、结晶器振动频率、结晶器总水流量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另外,对于水口吹Ar流量和结晶器总水流量而言,存在结晶器热流最大的拐点值,分别为3.5 L/min和8250~8750 L/min。  相似文献   
2.
曾子航 《砖瓦》2022,(1):70-72
结合传统文化中古典园林设计核心思想和一些代表性特征的分析,提出有效融合到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方式,给园林的长远发展提出顺应自然、文明、发展和需求的有效建议。鉴于此,详细论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旨在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更好地为园林行业的健康繁荣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连铸坯中心线区域钢液的凝固行为与中心偏析缺陷的形成及控制密切相关。基于中碳钢连铸方坯纵断面的实际凝固组织,以中心偏析点内部二次枝晶间距计算局部冷却速率,揭示了铸坯中心线局部冷却速率的波动特征。结合连铸三维凝固模型,研究了铸坯中心线固相率波动引起局部冷却速率波动并最终影响铸坯中心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的机理;对不同工况铸坯中心线固相率和局部冷却速率波动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连铸坯凝固终点位置的周期性波动机理并得到了不同拉速下凝固终点波动距离的判断方程,对于所选连铸方坯,凝固终点波动距离为25.0~27.5 mm;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拉速对中心线固相率波动程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凝固终点波动距离变化对末端电磁搅拌(final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F-EMS)和轻压下(mechanical soft reduction, MSR)作用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由1.8 m/min提高至2.4 m/min后,虽然液相穴长度增加可能增加整体偏析程度,但铸坯中心线固相率波动程度降低了20%,这有利于减轻中心线偏析沿拉坯方向的波动性,提高铸坯中心质量的均匀性。并...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城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欣赏物,需要在城市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旨在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继而更好地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板坯热送热装或连铸连轧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钢厂采用,然而其进一步发展受到连铸坯质量的制约。故针对连铸坯缺陷的有效判断可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铸坯进入轧制环节,从而降低额外的能耗。基于对铸坯质量的在线检测困难这一问题,从生产大数据的角度建立了板坯热轧卷的质量预测模型。首先根据正常与缺陷产品高度不平衡的数据特点,提出了相关性分析、不平衡数据随机分类与主成分数据降维三者相结合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随后选择GA-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针对低碳钢、包晶钢和中碳钢的热轧卷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中低碳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4.7%,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2.8%;包晶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3.3%,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7.5%;中碳钢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5.4%,缺陷预测准确率为87.3%。最后,基于Python语言编写了热轧卷质量在线预测软件,可对热轧卷质量进行实时预测,方便快速地溯源缺陷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6.
 热酸蚀法是连铸坯质量检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但目前使用效果不稳定,检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过腐蚀或腐蚀不够的现象,其反应机理也存在争议。以高碳钢为例,探索一种热酸蚀检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旨在确定热酸蚀检验的具体反应机理,并对热酸蚀检验的过程优化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原位分析组织形貌在酸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对酸蚀前后物相变化和酸蚀过程中不同物相对应的腐蚀行为观察分析,结合对酸蚀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极化曲线测量及电化学理论,共同分析热酸蚀过程的反应机理,并由此展开过程优化。结果表明,热酸蚀检验机理可以用不同物相间的微电池反应解释,即铸坯中的Fe3C相可以与周围基体发生微电池反应,碳浓度高的偏析区域Fe3C较多,微电池分布密度大,在热酸蚀过程中腐蚀速率较快,铸坯中腐蚀速率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腐蚀形貌的不同,最终显示出铸坯的低倍组织及缺陷情况。并根据反应机理得出酸蚀效果随酸蚀时间的增长存在拐点,且所研究钢种最佳反应时间为300 s,同时发现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大铸坯中不同区域在酸蚀过程中腐蚀速率的差异,有利于改善酸蚀效果。这对连铸坯质量优化及高品质钢质量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对类似检验的过程优化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子航 《江西建材》2022,(2):111-112,115
文中就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综合探析,并提出科学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下骑行绿道建设主要依据现有绿地系统进行建设,缺乏与通勤骑行体系建设的整合研究;规划实施中也面临具体骑行线路优先级的排序和针对性策略如何选择的难题。以北京“将台-酒仙桥”就业地区为对象,通过基于通勤骑行需求强度(CCD)与吸引强度(CCA)的通勤绿道节点识别,利用GIS网络分析法对区域内的绿道进行最优路径分析;以最优路径重复次数结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路段安全性与适宜性评估以及实地调研情况,提出最佳通勤骑行线路网络。优化后的网络融合现有绿道,更具综合性,有助于提升通勤绿道使用率;提出通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骑行系统优化策略,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完善北京城市就业地区通勤骑行网络和提升其骑行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