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9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框架建筑结点构造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框架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钢结构体系,有关柱、梁接合部(结点)的设计与施工,对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国外有些建筑企业都很重视框架结构中柱、梁连接部构造与施工改进和革新,力求结构合理,技术可行。1 柱、梁接合部配筋的简化鉴于钢筋混凝土(RC)建筑最上层柱与梁主筋的连接固定错综密集的现状,日本前田工业公司和钱高组公司合作开发,共同推出一项机械固定法,定名为“MZ板构造法”,并取得了日本建筑综合试验所的建筑技术性能证明。“MZ板构造法”适用于一般框架结构最上层(顶层)RC结构柱、梁的…  相似文献   
2.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活性粉末混凝土 (RPC)这一术语 ,首见于 1994年由法国的理查德 (Richard)等人发表的“具有高韧性、抗压强度达 2 0 0~ 80 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一文 ,活性粉末混凝土 (RPC) ,原文为ReactionPowderConcrcte ,它有两个强度等级 :经高温高压处理、强度达 80 0N mm2 为RPC80 0 ;经蒸气养护处理、强度达2 0 0N mm2 为RPC2 0 0。RPC比一般高强混凝土在强度上多了一位数 ,详见图 1。不久前 ,日本混凝土协文献调查委员会曾对RPC混凝土作了一次调查 ,并发表了专文。现就有关RPC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有关混凝土固化体抗压强度理论,作为经验法则均以水灰比学说和孔隙比学说为依据,为减少毛细管空隙,并采用相应的成型方法,以及填充其他材料,以减少空隙都是有效的。基于这种空隙率理论,不少研究单位进行了各种高强度混凝土基本试验,并提出相当数量的报告。研究表明:应以温水养护为基本养护方法,如有必要,再配以其他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PC)张拉材料有高强度、较低松弛、韧性更加优越,延迟破坏特征更显著,附着性更佳,锚固性能更加优异,防蚀功能不再依存灌浆作业,可免用防蚀材料,直径增大,容量扩大等特点,本文即为大家介绍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聚合土水泥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水泥的新型碱激发性胶结材。作为一种无机聚合物却含有有机聚合物结构。其主要结构为矾土硅酸盐四面体,由离子键和共价键连接。这种结构是这种材料具有优越性能的重要原因。聚合土概念是由法国科学家Davidovits(1991)提出的。这种新型材料是从溶解于碱性媒介物的偏离岭土经分解的单体再进行聚合,以形成一种新的结构组织。按聚合土的分子结构有三种晶体  相似文献   
6.
室内配线、配官和吊装设施都免不了要打锚安装螺栓,新建工程天花板开口等作业,更须将作业现场围护,以防灰尘飞散。特别是在计算机房和病院等更新维修时,作业结束更须彻底“清扫”。为此,特开发了一种防尘打锚机械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纤维增强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一般掺入混凝土内的纤维为钢纤维和有机纤维长30~50mm,直径约0.6mm,用量为体积比0.5%-2%。通常用于隧道工程的第二道衬砌和钢筋混凝土地面的加厚,还有的是掺少量纤维用于防止混凝土结构表面剥落等;为降低环境负荷,也已有利用再生纤维的技术办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城市的建设多向近郊区发展,作为环状和放射形高速公路隧道规划路线的地基,正由冲积平原的沙土地基向比较硬质的地基迁移。面对如此地质条件,按有效的道路断面形状,开发了一种扁平断面盾构法施工技术。具体包括以下两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老化下水道管渠的增加,相继开发了一些非开挖的翻新技术,以减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但在施工时须有大型机械设备,不仅影响交通,而且作业效率较低,此外,现有的管道与翻新材料之间的空隙,在注入填充材料时,只能依据填充材料的注入量进行确认。为此新近开发了一种采用透明塑料简体翻新老化大口径管渠的新技术,既省作业空间、提高效率,又可采用目测方法把握填充实况。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减震与隔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多地震国家 ,自 1985年起开始进行所谓“免震建筑”的建设 ,特别是 1995年在阪神、淡路发生大地震所造成的惨重震灾以后 ,一些企业、科研和院校都在各自或联合从事有关建筑物“减震、制震、免震”装置的开发与研究 ,几乎成为建筑科技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 ,有关新结构、新技术、新方案不断涌现 ,并竭力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以下是近年来日本陆续推出的一些具体项目和成果 ,人们可从中了解到目前进展情况、水平和趋势 ,以便通过消化吸收推出我们自己的更可靠、更实用、更经济、水平更高的产品和技术。1 粘弹性条板式减震装置粘弹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