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同有声语言一样重要,有时甚至起到语言也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从身势语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着手,指出身势语的特殊性及其不可(以语言的)替代性,要求跨文化交际者要对它高度重视,以达到交际的最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随着螺杆泵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螺杆泵井的结蜡及热洗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何制定合理的热洗周期一直是困扰油田各采油厂管理的一个难题。围绕这个问题,萨中油田开展了延长螺杆泵井热洗周期的实验研究,摸清了螺杆泵井结蜡规律,并且运用功率法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热洗周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范围的扩展,传统的坡口加工方式(包括滚剪、刨边、铣削、磨削等)出现了效率低下、曲线坡口难以加工的难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使用切割方式进行坡口加工,配置机械人等离子工作站,从而解决坡口加工的工艺瓶颈难题。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如何增加、保护和有效利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的问题。作者建议要有效地开发富有前景的高产油层 ,其中包括西西伯利亚的古生代油层。对剩余储量要进行重新评估 ,如有效储量和难采储量的比例及技术规范。新的油田开发管理方法已经实施 ,并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等壁厚定子螺杆泵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规螺杆泵的受力、散热和溶胀不均匀等技术问题,设计开发了等壁厚定子螺杆泵。通过改变泵体结构,保证定子橡胶层为均匀厚度,从而改善了螺杆泵工作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等壁厚定子进行研究,得出等壁厚定子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建立了等壁厚定子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等壁厚定子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为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等壁厚定子螺杆泵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前,美国Shell石油设备公司推出了专为注水泥单一孔径井眼开发的一次起下作业注水泥的完井装置。新研制开发的完井装置增加了人工升举能力,提高了注水泥单一孔径井眼的安全性。其专用部件由一个有专利权的偏心气举阀工作筒;一个由油管收回、地面控制的井下安全阀和一个流体静压循活门组成,另外还有一个液压调整的衬管式封隔器;一个双向滑套堵塞器和一个闭锁接箍。由于生产3~5年的短寿命井不断增长,因此利用这些井作为注水泥单一孔径井眼。这些井是通过下入一个油管悬挂器和一个油管的单管柱,然后经油管柱注水泥并进入环空的方法一次起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 ,俄罗斯科研人员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和生产了自己的用于油层水力压裂的陶粒。他们把美国石油大学确定陶粒的机械、化学和几何性能的APIRP6 0标准作为目前的生产标准 ,还聘请了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 ,并与英国的Corelab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了试验工作。因此 ,他们在短时期内就获得了产品 ,并且在质量上不亚于任何一家外国公司。该产品的筛分分析和粒级为 2 0 4 0筛孔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抗压强度 (10 3MPa)方面达到了国际机械性能的标准要求 ,其球形度和圆形度的指标比标准要求的还要好。目前他们…  相似文献   
8.
依据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的特点 ,探讨数值模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涉及含水层系统结构的概化、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潜水蒸发、泉群的处理以及由断层形成的地下水瀑布模拟等问题。以酒泉盆地为例 ,研究了数值模型在区域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国内外资料,叙述了双螺杆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和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油田开发现状,对在油田应用双螺杆抽油泵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在L18粮食漏斗车小批量生产中车顶组对专用工装的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纵向梁和装货口边框的组对、挠度的实现、严缝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