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是现代化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投资建设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该充分的以其动态管理作为管理的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将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现状以及实施意义进行有效论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以便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训  徐琳  丁理杰 《四川电力技术》2018,41(1):22-26+30
对于交流侧通过换相电抗器接入变电站母线而未通过变压器隔直的直流融冰装置,当融冰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时直流正负极电压不对称,该直流电压分量通过六脉动整流阀直接耦合注入交流电网,引发中性点电压大幅度偏移,严重时将导致PT饱和甚至熔丝熔断。这里评估了不同融冰方式下单极接地故障下直流融冰装置的运行风险,揭示了PT饱和及熔丝熔断的机理,结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改进了现有融冰装置直流单极对地保护控制策略,并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建模验证了该对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直流单极接地故障下直流融冰装置的运行风险,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光导玻璃纤维(下称光纤)是近代通讯系统中用激光传递信息的一种材料,由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材料拉制而成,具有优良的抗张强度。但裸体的长光纤比短光纤的抗张强度差得多,而且潜在的破碎点随光纤长度的增加而增多。长光纤可采用涂料保护其表面而使强度得以保证。标准的工艺是纤维拉丝成型后立即涂覆一层保护性塑性涂层。传统的热固性涂料必须涂覆3~4层才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而且涂覆速度较慢,烘  相似文献   
4.
周俊鹏  李训 《电力电子技术》2022,56(3):89-92+118
为提升电能质量监测的实时性和信号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高精度实时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在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改进的加窗双谱线插值谐波检测算法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准确的相位、幅值、频率等参数。通过含有谐波的正弦信号验证算法精度,并基于TMS320F28335浮点处理单元,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构建电能质量监测平台。改进数据流编码方式,设计滤波电路、电压型电流互感器电路、电流型电压互感器电路及电压抬升电路,并设计通过软件仿真检验了设计的可行性。该系统能够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H13、H13-1两种实验钢在不同淬火、回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后进行力学实验。得到两种实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均为:1040℃×20min/油淬+640℃×1h二次回火。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的RGB-D SLAM室内三维重建方法。前端利用改进的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提升特征点匹配精度,结合PnP(Perspective-n-Point)实现点云图像的精确配准;后端采用位姿图进行优化,降低噪声数据对重建的影响;并利用回环检测控制重建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特征点匹配方法能显著提高特征点的匹配精度,正确匹配率约为94%,较传统RANSAC算法提升6.5%;所提方法与传统RGB-D SLAM重建方法相比,重建结果质量更优,其中相机估计轨迹与真实轨迹互差RMS结果更佳,RMS值均小于0.08m。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电压暂降的概念以及造成电压暂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敏感设备曲线的概念。根据绵阳某区域现场实测数据,结合PLECS仿真分析造成该站点电压暂降的原因,进而选择合理的缓解措施对该变电站改善后的电压暂降事件进行了预估计。最后,讨论了电压暂降事件在敏感设备曲线上的分布情况,给用户选择敏感设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叙述无级负荷调节系统HydroCOM在往复式压缩机上的应用,介绍系统工作原理、结构组成、适用工况及其优点。通过使用HydroCOM系统,为装置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